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有害App頂風作案 必須管

交予
2019年02月15日08:5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害App頂風作案,必須管

近日,新華社“新華視點”報道,教育部去年底發布《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來,大量嚴重違規的App已經下架。但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App頂風作案,出現涉黃信息,有些不良App換個馬甲以公眾號、小程序的形式鏈接游戲和商業廣告,有的還有付費陷阱。讓人不禁要問,嚴厲整治之下,有害教育類App為何依然活躍?

答案應該很清楚:雖然政策要求十分明確,但由於各種原因,政策實施效果並不明顯。什麼原因呢?可以很形象地說,個別企業和個人過度逐利的欲望通過互聯網魔法幻化出的各種吃人的“妖精”太多太厲害,而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這塊“唐僧肉”太嫩太裸露。誰來保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部門當然要率先作為,但這還遠遠不夠,需要從根本上管住背景深厚、來路復雜的各路“妖精”。

必須看到,教育部的政策還僅僅限於教育系統內部,隻能治標,難以治本,正如有關專家建議,解決教育類有害App問題,必須管住市場,管住生產源頭。當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應該認真審視教育領域出現的復雜問題的治理思路和措施。

是該由有執法隊伍的部門出手的時候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有了政策制度要求,關鍵是狠抓落實。教育類有害App問題關系到市場主體的具體利益,競爭和斗爭很激烈,所以,沒有強有力的執法手段,所有的法律和政策要求都形同虛設。當前,教育行政部門雖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具有執法權,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普遍沒有執法力量,如果由教育部門牽頭執法,必須加快建立教育執法隊伍,但在當前編制控制極為嚴格的情況下,不太現實。因此,必須用好已有的市場、公安、消防、城市綜合治理等執法部門和機制,由具有執法力量的部門牽頭,依照教育部門提出的符合教育規律的標准,嚴格查處,才能真正遏制有害App蔓延勢頭。

是該從源頭上進行治理的時候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關鍵是根子未除,源頭未斷。資本的重要特性是逐利,教育事業雖然要合理利用社會資金,但不能被資本綁架或者沖垮。在當前經濟增速總體放緩,投資渠道有所收窄的情況下,一些資本更是緊盯教育領域,為了牟利不顧方向、不擇手段,甚至不計后果。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具有“亡羊補牢,為時晚矣”的特點,如果等問題發生了再治理,將影響一批人、一代人,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必須將監管關卡前移,從教育類App生產環節開始,就要有嚴格遵循的標准,就要有一整套的審查標准和准入辦法。要建立負面清單和黑名單制度,將其納入社會誠信體系,接受全社會監督,對待極其惡劣的違法違規行為不能姑息,要嚴肅查處,堅決問責。

是該加強教育部門“外腦”支撐隊伍建設的時候了。進入轉型期社會,關系重組,矛盾復雜,這就要求有關部門“一專多能”,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強對教育類App的監管,既要求各部門間相互合作,更要求教育部門擁有懂市場、懂技術、懂管理的各類人才,其他部門亦然。面對市場化和信息化雙重挑戰,在各地普遍反映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缺編的情況下,要求教育系統必須改變傳統的人員配置模式,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再造管理流程,探索利用政府購買服務和員額制補充緊缺力量,隻有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彌補人員不足,應對層出不窮的熱點難點問題。

是該辯証地看待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時候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總體方向,毋庸置疑,要堅決擁護。但從當前教育領域及其他公共服務領域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來看,很容易將放管服改革精神大而化之,一放免責。當前,有一種錯誤思潮,好像一加強監管就妨礙了市場自由競爭,就背離了放管服精神。必須堅決糾正這種錯誤思潮,要全面辯証地理解,什麼可以放、什麼不能放,要充分認識到,該放的不放和不該放的放掉,都是同樣的錯誤。教育教學服務是提供給祖國和民族未來的孩子們的精神產品,不能不負責任地一放了之,也不能簡單地套用市場放管服的規則,教育部門及政府各個部門對公共產品的監管責任不能減少。所以,加強教育類App的監管,堅決治理有問題的教育產品,不管有多大的利益博弈和艱難險阻都要堅決進行到底,這是對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考驗。

(作者:交予)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