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期待“育兒賬單”變得更耐看

張貴勇
2019年02月13日09:0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過年前,杭州觀成中學設計了一份特別的調查表,在放寒假時以郵寄的形式送到全校所有學生家長手中,由家長和學生一同填寫完成后上交。這是一份“年度育兒總結”,也是一份“年度育兒賬單”。現在,這份調查有了結果。讓人吃驚的是,在杭州養育一名初中生,每個家庭的平均支出竟高達88000元。

年末歲首之時,盤點一年的教育支出,有必要也有意義。如報道中所言,透過賬單,孩子們會發現“原來父母在自己身上投入了那麼多金錢和精力”,也讓親子之間“回憶起過去一整年的家庭美好時光”。同時,“育兒賬單”是與孩子成長規劃結合在一起的,可謂總結家庭教育得失的契機:每筆支出是不是按部就班花在刀刃上,支出比例是否合理,花得是否有意義,孩子是否有收獲,這些直接關系到后續的教育投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育兒賬單”也是反思家庭教育觀念正確與否的標尺。從報道中給出的數據可見,當前我國家庭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孩子不吝付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上補習班的支出佔比過於刺眼,是興趣愛好培養、書籍資料支出的三倍多。每個家庭88000元的平均支出,“最多的一年要花20萬元”,雖說只是個別現象,但絕大多數家庭將教育支出放在培優上,對孩子的興趣培養和閱讀支持相對遜色許多,折射出當前家庭教育支出結構並不是十分科學。

不僅是杭州市,我國其他地市其實也存在此種情況。高昂的補習費用越來越成為家庭較為沉重的負擔,背后或許有很多無奈,但也應給予理解。如報道中所言,“上補習班至少能跟上學習節奏,不上我們家長會焦慮。我們曾和孩子溝通,少上一些補習班,但孩子覺得,那些成績好的同學都要上那麼多補習班,他不上的話就更落后了。在學習上,隻要孩子有需求,我們都願意滿足”。

那麼,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張“育兒賬單”?從一清二白的數據中該反思什麼?理想的“育兒賬單”應該是什麼模樣?實際上,孩子成長成才固然需要有一份好看的學習成績單,但更需要從小打下會學習、愛學習的基礎,內心有源源不斷的向上生長的力量,並始終葆有熱愛生活、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格與情懷。這些對於生長於信息時代的孩子們而言,才是助力他們真正走向成功並擁有幸福感、成就感的關鍵所在。

從這種角度看,家庭層面很有必要調整教育支出的結構,在投入上更為合理化、精准化。例如,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上,能否加大投入,給孩子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讓其發展個人特長,找到終身所愛,而不是讓童年、青春期都被各種補習班所填滿﹔在書籍資料上,家庭能否適當提高支出比例,讓孩子除了課堂學習之外,有機會閱讀、親近經典,找到真正優秀的精神導師,借助那些優美的故事與雋永的哲思來豐盈自己的內心世界﹔父母能否多帶著孩子出門看世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近距離感受中國乃至世界的飛速變化,認識到傳統與現代的悄然博弈,從而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而不只是在教室裡跟書本死磕。父母是否能從家庭教育支出中拿出一部分來豐實、提高自己,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育兒賬單”的背后,是無數家庭對孩子的殷殷期待,是眾多父母對教育的朴素訴求。對於教育管理部門而言,要看到並深思藏在賬單背后的信息,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繼續加大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引導學校和家庭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力求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改革做好了,教育觀念有共識了,反過來會倒逼家庭調整教育支出結構,幫助父母將更多的心力和財力用在孩子的身心平衡與潛能開發上。

當各項支出更為合理,符合不同家庭的特點、不同孩子的個性,“育兒賬單”便從刺眼變得順眼、耐看。表面上這是簡單的數字變化,內在卻是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是科學育兒的回歸,更是教育生態的積極改變。對更多的家庭來說,真的是善莫大焉。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