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法國禁止手機進校園與推動信息技術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並進

薩日娜 洪冠新
2018年11月09日09:1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今年,法國國民議會表決通過關於禁止3至15歲的學生(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法案。這一禁令於9月新學年開學時生效。這項禁令將影響到全法國50000余所小學,7000余所初中,約1000萬名學生。這一禁令從頒布開始不僅引起法國社會關於其合理和不可理的討論,也引起全世界的輿論的關注。這一禁令的與法國政府一直在推動的信息技術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如何相得益彰,值得研討。

法國禁止手機進校園

這項禁令主要包括,在校幼兒園、小學生和初中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活動時均不得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各種有上網功能的通信設備,但是,教學需要、條例中明文規定可以使用的地點和殘疾兒童特別需要除外。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競選時就說,要消滅“那些讓人分心的智能手機”。馬克龍上任后,法國國民教育部就兌現總統競選承諾,著力推動這項手機禁令。

法國國民教育部長布朗凱在禁令通過后表示,此舉是出於教育目的和保護學生。上課時手機會影響學生安心學習,課后又會影響校園的氣氛,手機還可能會引發網絡騷擾、流量色情網站和沾染網癮等問題。

禁令通過后,在法國引起公眾的討論,和全世界的關注。

贊成者認為:法國有86%的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擁有手機,太多青少年沉溺於手機和網絡,對青少年的心智發展可能帶來負面效應,未來可能成為公眾健康問題。濫用手機會嚴重分散學生課堂注意力導致學習能力下降,也致使不少課堂紀律渙散,課間則因為手機的使用影響了室外的體育活動,網游佔用了學生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會讓學生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響,校園偷拍也時有發生。法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藝術積澱,學校都有圖書館和大量的優秀藏書,手機禁令力圖把中小學生重新吸引回圖書館,重啟他們的閱讀愛好。

有研究者發現:孩子關注手機時被父母阻止后,不少孩子會某名奇妙的脾氣隨之而來。馬裡蘭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智能手機時,人體釋放多巴胺到大腦(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其對人體的作用類似非法藥物如可卡因。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是一場災難,嚴重削弱了孩子集中精力學習科目和保留信息的能力。

法國有學校提前試驗這樣的做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法國布列塔尼的La GuaTrasi,4年前禁止在校園內使用智能手機,同學們完全能夠接受和遵守。該校一個14歲的女孩說:“我確實有一部智能手機,但是我習慣了把它留在家裡,在學校時並不怎麼想它,放學后也沒有著急去看手機。我回到家,先吃點零食,和媽媽聊天,做一些作業,然后可能會看我的手機。除非我在等待一個重要的消息。”有些孩子現在都不擁有智能手機。校長認為:在學校中讓孩子們從手機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在操場上曾經擁有的所有快了、想象的游戲、團隊運動或者只是靜靜地閱讀。

也有普通民眾並不看好這樣的禁令。他們一方面擔心如何實施,會不會令學生偷帶、欺騙。他們另一方面覺得國會開會,國會議員都會上劃手機,怎麼要求學生不帶手機。學生會問:為什麼老師可以帶,我們不能帶?學生家長也有疑問:學生不帶手機,家長怎麼聯系他們。現在很多安全信息也是發到手機的,學生如何快速獲取相關信息?

也有專家認為:移動設備實際上也是一種比傳統學習技術更好的學習和幫助保持注意力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移動設備發現合適的學習平台和背景資料,開展協同學習,培養協同、團隊的態度和能力。

這一禁令頒布后,引起包括美國、英國、德國、中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國媒體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會思考和討論,學校的手機禁令和學校教育信息化之間的關系,手機禁令和法國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關系。

法國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和人工智能進校園

法國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相關的課程多年了。

法國教育部在小學,推進計算機編程、機器人有關的活動,由此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促進小學生適應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思維方式,提升能力和綜合素質。

法國小學是五年制(6歲到10歲),小學4年級和5年級有科學技術課程(每周2小時),其中包含信息技術內容。法國初中是四年(10歲到14歲),每年都科學技術課程,第一年為每周4小時,后三年為每周4.5小時,都包含信息技術內容。

法國高中課程中,高中二年級有信息科學與技術(Sciences numériques et technologie)必修課,每周1.5小時,關注計算機科學與數字社會生存素養。高一到高三還有類似的選修課程,高一每周4小時,高三則提高到每周6小時。

法國2000年開始還為學生設置了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能力証書,小學畢業時是水平1,初中畢業時是水平2.,証明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核心素質,比如判斷信息的真偽意識,知識產權意識等。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具有推動教育發展創新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伴隨式評價和個性化施教。原來隻能收集有限的靜態數據,現在收集大量的、多元的動態的數據。關注的可能不再只是成績,而是學生的作業過程、交流過程,判斷學生對不同知識的掌握程度。關注的可能不再只是出勤,而是學生的各種行為。這是伴隨式評價和個性化培養的最重要的基礎。

二.信息課程。加強信息類的課程的開始,同時推動在其他課程中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提高學生未來對數字社會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三.體驗與探索。體驗形形色色的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體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提供的沉浸式模擬,,鼓勵學生參與人工智能各種應用的過程,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了解身邊的人工智能,未來能夠順利融入人工智能社會。

四.研討與辯論。鼓勵組織學生討論人工智能。通過對話、辯論、批判性思維和倫理道德思考,理解人工智能正如何改變這個世界和迎接未來的人工智能快速發展。

五.職業發展與人生規劃。法國學生在初中畢業后有兩個軌道可以選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普通高中為未來進入高等教育打基礎,職業高中則是學習一種專門的職業技能,為就業做准備。高中畢業后也有兩個軌道:“普通大學”和“大學校,也稱為工程師學校”﹔后者要求嚴酷的入學選拔考試,大約隻有5%的學生有機會上“大學校”。因此法國初中三年級學生就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進入普通高中還是職業高中,高中完成后還要選擇進入普通大學,還是通過層層嚴格的考試選拔進入精英式教育“大學校”軌道,后者還必須先進入大學校的預科學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學生本人、家長和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各種數據,建立更加科學和准確的學生自我定位,作出更加精准和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可見,法國的學校會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

2018年3月2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公布《法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Programme national pour l'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期望法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搶佔全球先機。這項戰略未來會如何影響法國的教育,法國和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國研究中心)

(責編:方文宇(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