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新時代師范大學的使命與擔當(憑欄處)

蔣洪新
2018年11月08日04: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當前,我國中西部邊遠地區的脫貧攻堅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師范大學重任在肩,有責任、有使命投身並服務於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教育在脫貧攻堅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窮根、穩定脫貧的前提。我國中西部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長期貧困的原因很復雜,但教育滯后是最終根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西部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和東部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教學質量不高、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薄弱、教學資源匱乏等方面,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則是鄉村教師斷檔、流失問題嚴重。

  要打贏中西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培養和穩定一批有能力、有擔當、有情懷的鄉村教師。師范院校作為教師培養的主陣地,更應有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的使命擔當。

  “肩荷使命,矢志報國”,是湖南師范大學一以貫之的辦學傳統和使命擔當。80年前,面對內憂外患的緊迫時局,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廖世承先生臨危受命,率領一批仁人志士扛起教育救國的旗幟,主持籌建學校前身——國立師范學院。80年來,湖南師范大學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先后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部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建校至今,學校已培養了50多萬畢業生,涌現了一大批學術大師和各行各業杰出人才。特別是在引領和服務區域基礎教育、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等領域,湖南師范大學以實際行動貢獻了師大力量和師大智慧。學校還著力做好“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特色文章,駐邵陽綏寧插柳村開展幫扶3年來,插柳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湖南省脫貧攻堅示范村”,得到了教育部和湖南省委的高度評價。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擔當。師范大學在新時代如何投身並服務於脫貧攻堅的國家戰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應有哪些新作為?

  一是要積極回應時代號召。教育脫貧的關鍵在於教師。師范院校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牢記師范初心,聚焦教育脫貧的實際需求,為中西部貧困地區培養更多優秀師資。湖南師范大學始終不曾放棄“師范”屬性。學校教師教育不僅沒有弱化,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每年招收本科師范生約佔總招生數的45%,每年師范生約80%的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任教。今年起,還新增公費師范生700人,直接服務湖南農村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

  二是要致力全科教師培養,創新師范生培養機制。為有效緩解中小學教師短缺、學科短板問題,“全科教育”是當下應時之需和必要之舉。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打破學科壁壘,進行學科間知識的整合、重構,設置“跨學科復合課程”,拓展師范生知識面和跨學科知識能力﹔在教學形式上,要注重新媒體技術運用,要改變重理論知識傾向,強化學生教學技能和教師素養的全面培養﹔在師德教育上,要積極引導師范生樹立起面向中西部、服務基層的意識和奉獻精神。目前,湖南師范大學正以“世承班”和公費師范生培養為試點,大力推進“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並重的師范類專業改革,努力構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教師專業課程、教育實踐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同時,積極鼓勵運用“互聯網+教育”思維,倡導“反思式”“研討式”“體驗式”教學,切實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

  三是要立足教育脫貧實踐,加強理論與對策研究。高校作為人才和知識密集區,圍繞教育脫貧中的實踐問題,開展理論與對策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和參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比如,在教育脫貧過程中,如何解決好大班額、鄉村教師短缺與結構性矛盾等短板問題﹔如何創新機制體制,統籌多方力量協同參與﹔如何激發鄉村教育內生動力,調動各類主體的脫貧主動性和積極性等等,這一系列重大實踐問題都亟須高校特別是師范大學集中優勢力量開展專門研究,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庫”作用。這些年,學校依托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發展中心等師范教育教研機構,在推進構建“大學—地方政府—中小學校”教師教育模式、開展國際聯合培養學科師資、服務高考改革等方面作了諸多積極有益的探索。下一步,還要瞄准“國家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學科體系,以更加主動的作為圍繞中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脫貧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對策研究。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師范大學要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新使命,進一步聚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中的鄉村教育,為建設有氣質、有品格、有情懷的一流師范大學而努力。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8日 17 版)

(責編:馬昌、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