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讓智障孩子走上舞台放聲歌唱

2018年10月19日08:17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智障孩子走上舞台放聲歌唱

  “別人站得遠,我們走近了,距離便會縮短﹔別人若冷漠,我們待以熱情,就會逐漸熟絡。”來自平谷區特教中心的音樂老師高玉亭特別喜歡這句話。自2008年從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之后,她已經在特教領域工作了十年——十年間,她努力傾聽,一步步走近特殊孩子的內心﹔她傾注熱情,融化橫亙彼此的藩籬,讓智障孩子也能走上舞台放聲歌唱。由於教書育人事跡突出,前不久她被評為“2018年北京市師德榜樣”。

  把自閉症兒童送進了小學

  平谷特教中心其實是高玉亭的第二份工作。大學畢業之初,她首先來到了北京大學幼教中心從事融合教育工作。多年的學習讓高玉亭對特殊教育這個行業並不陌生,但真正走上講台,她才發現,自己面臨的挑戰比預想的要大得多。

  首先是教育對象的落差,“我在學校裡學的都是具有共性的某一類別的教育,比如智障教育、聽障教育或者自閉症教育,但是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具有多重障礙疾病的。想要走近這些孩子,就要把所有的知識糅雜在一起,然后再找到一個適合的教育方法。”

  就拿高玉亭班上的西西來說,這個小男孩兒不僅僅是一個自閉症患者,還伴有語言障礙以及攻擊性行為。當時,北大幼教中心正在推行融合教育,為此還成立了特教辦公室,高玉亭的工作就是根據特教辦公室老師的指導,對班上的特殊孩子進行評估,從而給出教學建議。但是入職不久,高玉亭發現,“融合教育”推行起來難度很大,班上配有專門的老師單獨看管西西,西西實際上還是處於一個隔離的狀態。“老師們也都很想幫助他,但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幫助,畢竟確實沒有特殊教育的理論來做基礎。”擔子落在了高玉亭身上。

  對西西進行評估后,高玉亭和特教辦公室的老師們給孩子制定了針對性的訓練計劃,目標之一就是提升他的語言溝通能力,讓他與小伙伴能夠有基本的交流。

  第一步,先消除物理上的隔離,高玉亭試探著將西西加入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之中,並逐步讓他的活動與其他小朋友同步。要實現這一點,西西的攻擊行為首先要得到控制。高玉亭說,自閉症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孩子可能是精神上的問題,控制不了自己,不管誰靠近就想打一下﹔但西西不是,他是想對別人表達什麼,但是說不出來,然后別人又不能理解,一著急,可能剛好什麼東西在手裡就啪地扔了。”真正懂了孩子,就能提前對孩子的某些行為作出預判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弱化,比如發現西西咬筆了,高玉亭就會迅速作出判斷,“是想畫畫了還是因為緊張害怕?”發現西西開始焦躁不安了,高玉亭就會帶他出去洗洗手或者到外面走一圈。“慢慢地理解了他的一些生活習性和行為之后,孩子就不那麼緊張和焦慮了,攻擊行為也會慢慢地消退。”

  同時,高玉亭把班上其他小朋友和家長的力量發動起來。一方面,鼓勵小朋友接納西西,為他送上小花、圖畫作為禮物﹔把禮物帶回家之后,再讓家長帶著西西指認照片上的小朋友,加深相互之間的認識。

  幼兒園畢業之后,西西順利進入了小學,這成了高玉亭在第一份工作中得到的最棒的體驗。

  太熱情反而讓孩子消受不起

  幼兒園融合教育的工作讓高玉亭心裡有了底兒。兩年后,由於個人原因,高玉亭工作調動,她信心滿滿地來到了平谷區特教中心,“如果一畢業接觸到的就全部是特殊孩子,可能自己會很忐忑、退縮,我身邊很多同學都是這樣。但是有了這樣一個過渡,當我再站上特教的講台,就不會那麼手足無措了。”當時特教中心缺音樂老師,校長聽說高玉亭在幼兒園干過,便讓她教起了音樂,“雖然不是學音樂出身,但我覺得可以試試。”

  第一節課,高玉亭使盡渾身解數又唱又跳,但回應她的隻有四五個孩子怯怯的眼神兒,“完全冷場,特別冷場,當時真有種感覺就是孩子們在看我一個人耍猴。”

  哪裡出了問題?與同事、學生家長溝通之后,高玉亭發現,問題就出在自己的“太熱情”上:培智的孩子接受能力本來就比較差,學起東西來也比較慢,其他老師在課堂上大多輕聲細語小心呵護﹔再加上孩子們對新老師的隔閡感還未完全消失,遇上這麼火爆的熱情,孩子們當然消受不起。高玉亭開始反思,“我這個教學方法真的不適合所有的特殊孩子,還是要因人而異。”

  於是,高玉亭開始改變策略,除了認真備課之外,她還從生活入手,沒事兒了就與孩子多聊聊天、做做游戲,孩子們開始慢慢接受這個年輕的新老師。高玉亭也慢慢摸索出各個孩子的特質:豆豆喜歡熱鬧,愛聽鼓的聲音﹔樂樂更喜歡沙槌響起后溫柔的聲音……

  工作理順之后,高玉亭發現,學校的文藝節目大都是聽障部的學生在表演﹔現在聽障的生源越來越少,為什麼不讓智障的學生也試試呢?於是,高玉亭從智障學生裡篩選出小演員,開始帶著孩子們在小組活動時間及課余排練小節目。智障的學生接受能力差,常常一段旋律要示范上百遍,孩子們才能五音不全地跟著哼﹔在排練扇子舞時,為了保証示范效果,高玉亭在每個孩子跟前都要把動作幅度做到最大,半天下來滿手都是血泡……不過,讓高玉亭欣慰的是,從小合唱,到樂器合奏,再到舞蹈組合,孩子們都學得有模有樣。

  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排練的節目在小組匯報時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后來這些孩子又和聽障部的學生搭檔,編排了一系列的經典節目,並參加了30多場演出和比賽活動。如今,學生們編排的《鼓娃樂》、《扎彩燈》、《啦啦操》等節目每年都代表區殘聯參加助殘日的匯報演出。

  音樂課既是賞析也是治療

  “陽陽你好,陽陽你說‘老師好’!”高玉亭一邊敲著小鼓一邊跟走進教室的孩子打著招呼。“啊好”,陽陽一臉燦爛,含糊地作出回應后,根據高玉亭的指令拍著手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這是高玉亭在“小新班”上的一節音樂課。這節音樂課上,高玉亭要帶領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名字,練習聽懂指令的能力,同時學會使用肢體動作,比如聽到“你的名字真好聽”時,豎起大拇指。

  高玉亭說,與普通學校音樂課上教授音樂技能不同的是,特殊教育裡的音樂課更像是一個媒介,擔負了部分康復與治療的作用。比如,高玉亭不會要求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學會多少旋律,而只是要求他在這個音律中能夠發聲﹔或者只是能跟著音樂的旋律進行肢體運動。“我們的音樂課既有肢體訓練,又有語言訓練,還有音律的練習。”

  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特長,高玉亭還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教育的進修。其中,音樂治療是她格外感興趣的一個領域,在培訓中聽到了好的理念、樂器、方法,她就會有針對性把它們帶到課堂上。有一年秋天,在回龍觀醫院參與培訓時,她了解到,在精神疾病的音樂治療中會用到一種“即興演出”的方式,就是讓大家現場改編歌曲,將自己的心境加入到歌詞當中﹔通過找出每個人都共鳴的內容,完成一首歌曲的改編。這一下子打動了高玉亭,“之前的課堂上大多是我在灌輸,孩子們自己進行創作還真沒有過,為什麼不試試呢?”

  回到學校,她在高年級學生裡進行了實驗。迎合當時的季節,她選擇了《秋天》這首歌曲﹔在上課之前,她先帶孩子們來到戶外感受秋天,然后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添加到歌詞裡。於是,孩子們的口中有了“秋天來到校園裡”、“秋天讓樹葉變黃了”……雖然都是簡單的改編,卻讓高玉亭感到十分欣喜,“我給孩子們錄了像,他們觀看錄像時那種由內而外的自豪感讓我覺得特別棒。”

  去年開始,高玉亭又當上了班主任,除了上課,與孩子們在生活中的接觸更多了。雖然更忙了,但是她卻覺得很快樂,“世間任何事,隻要你傾注全部熱情,用心去做,就會有豐厚的回報。”(牛偉坤 文並圖)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