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8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寄語2018級本科生:在認知中成長

2018年09月14日19:3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們欣喜地迎來了2018級1163名學子。你們從五湖四海走來,你們從激烈的高考競爭中走來,你們從火熱的軍訓營地走來,精致美麗的北語校園,因為你們的到來而顯得更加富有蓬勃的活力和青春的色彩。在此,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衷心的祝賀!

同學們,你們從中學生成長為大學生,實現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轉變。面對未來四年的人生旅程,大家一定有著許多向往和憧憬,也一定會有許多疑問和困惑,因為即將到來的學習和生活,將有很多未知的事物在等待你們去認知。認知是一種持續的思維活動,就是人們對所處的世界不斷地進行認識和了解,它所展現的是一個從認識到發現的過程。作為一名大學生,你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否健康成長,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否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進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於是,學會認知,善於認知,就成為擺在你們面前的第一道重要課題。因此,在同學們即將開啟大學生活的時刻,作為老師,我最想送給你們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你們能夠“在認知中成長”。

在認知中成長,就要深刻認知你們所處的時代。同學們,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中國經歷了一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前輩中國人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為你們這一代青年人創下了良好的基業。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已經吹響,青年人施展本領的廣闊天地已經向你們敞開。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使命。”在日前閉幕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素質上下功夫”。這是對全國教育戰線提出的要求,也是對青年學子提出的期望。同學們,你們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見証者,是生逢其時的一代。但請不要忘記,你們更應該是這個偉大征程上的力行者和創造者。這無疑要求同學們,要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始終把學習當作第一任務,更加勤奮刻苦,更加努力付出,扎實學習知識,刻苦歷練本領,努力增長才干。唯有如此,才能擔當起國家和時代的重托!

在認知中成長,就要深刻認知你們所讀的大學。認知北語,最重要的是要感悟北語精神。北語創建於1962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北語已經由當年的“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發展成為一所以語言文化教育和語言文化研究為特色和優勢的多學科國際型大學,是我國中外語言、文化研究的學術重鎮和培養各領域優秀人才的搖籃,特別是在漢語和中華文化教育研究方面,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幾十年的辦學歷程中,一代代北語人接續奮斗,開山辟路,一往無前,他們為此付出了才華、青春乃至生命,也由此鑄就了厚重的北語精神。在我看來,北語精神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愛國擔當。北語是建國初期,國家為適應來華留學生急劇增加而建立的一所負有特殊使命的大學,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等共和國第一代領袖親自關懷下創辦的,它的歷史血脈中蘊含著紅色的基因和光榮的傳統。漢語國際教育、中華文化傳播是國家賦予北語的重要使命。北語人始終不忘這一初心,以勇於擔當的精神,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隻要國家需要、漢語教育事業需要,不論是什麼國家和地區,不論條件多麼艱苦,環境多麼復雜,都有北語人堅定前行的身影。至今,北語已經為183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0多萬名懂漢語和熟悉中華文化的知華友華人才,在世界上創辦了18所孔子學院和1所孔子課堂,為我國的外交事業、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了無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二是誠朴厚德。北語在幾十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德育根基,盡顯真誠朴實、立德樹人的大學本色。我國的傳統文化向來重視道德修養,北語的校訓“德行言語、敦睦天下”就把“德”放在了第一位。校訓昭示我們,要做一個合格的北語人,首先要修身律己,崇德重道,要在育人事業中培育國際學生的“中國情結”,樹立中國學生的“家國情懷”。校訓是這麼要求的,北語人也是這麼做的。

三是求真創新。北語今天的建設成就離不開歷代北語人的艱苦奮斗。張清常、王還、盛成、鐘梫、傅惟慈、袁樹仁、呂必鬆、方立等名師大家,都曾在這裡開山劈路,弘文勵教,一大批造詣精深、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和年富力強、學植深厚的中青年學者,在這裡耕耘守望,傳道授業。北語人以“舍我其誰”的精神,勇攀學術高峰,破解教學難題,在科研和育人上取得了卓越建樹,奠定了北語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中的排頭兵地位。

四是開放包容。北語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五洲學子齊聚一堂,言語異聲,文字異形,面容異色。廣大師生身處“小聯合國”的多元文化環境中,堅持民族自信,熱愛中華文化,尊重他國文明,平等相處,互相學習,拓展視野,開闊心胸,形成了學校開放包容、多彩和諧的文化風貌,也形成了北語人熱情友善,自信曠達的人格氣質。

同學們,這就是你們就讀的北京語言大學,這就是北語精神。希望同學們認真感悟北語精神,踐行北語精神,努力成為愛國擔當、誠朴厚德、求真創新、開放包容的北語人。

在認知中成長,就要深刻認知你們所學的專業。同學們通過填報高考志願來到北語,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一定是有過一番了解的。但是,尚未開啟大學生活的考生在了解專業時,你們所關注的往往是就業前景等與人生宏觀目標相關的方面,而難以對更為具體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同學們從事一個專業的學習,向內應該對這個專業的知識體系有所了解,向外應該對這個專業可能存在的交叉融合有所了解。知識體系的構成最直觀地就表現在大學四年的課程表上。如果我們能在一開始就了解自己四年裡大致要學的必修課、選修課,思考必修課為何必須學,選修課如何選擇學,就能對自己的專業建立起全局性的印象,這樣,在學習一門課程時,就能對這門課在整個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定位了然於胸﹔而交叉融合則是目前很多學科發展都體現出來的趨勢。比如,語言相關專業的同學們就應該了解,不論是目前的語言學研究,還是社會上語言相關行業的發展,都越來越體現出交叉融合的趨勢,語言和教育、心理、信息技術、醫療等領域的邊緣地帶,正在生發出大量新的學科、新的產業,以及新的就業機會。同學們如果能夠超越教科書,樹立交叉融合的意識,就能夠主動地把視野拓展到本學科的邊緣,產生優化自身知識結構的動力,為將來把握發展機遇做足准備。

在認知中成長,就要深刻認知你們所熟悉的自己。有句話叫做“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所以“貴”,是因為“自知”不容易做到。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各有各的經歷,各有各的長處。應該以何種方式讓自己的特點與志向、專業乃至將來的擇業相匹配,是每一位同學都需要思考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北語正在人才培養的制度層面進行新的嘗試。從今年開始,學校在信息科學學院試點大類招生。就是一二年級不分專業,統一學習寬口徑的基礎知識,到三年級再選擇專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一二年級學習期間,就要認識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以便兩年以后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專業。其他學院的同學雖然入學時就已經明確了專業,但如果能夠對自己的特點有充分的認識,同樣可以在專業學習中體現個性的價值。比如,有的同學擅長交際,善於表達,就可以考慮向教師方向發展,在學習中多涉獵一些與教育相關的內容﹔有的同學思維縝密,一絲不苟,就可以考慮向學術方向發展,在學習中嘗試深化知識,閱讀一些專著和論文﹔有的同學思維活躍,對社會上的新趨勢反應靈敏,就可以考慮向社會應用方向發展,在學習中多與相關社會領域打交道。古人說“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的確是從現實中得出的道理。但我們除了追求“有用”,還要盡可能讓自己這塊可造之材“用得其所”。這就要求同學們在繁忙的學習之余,能夠靜下心來認真閱讀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現真實的自己。

同學們,唐代詩人孟郊說過:“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大學生活的序幕已經拉開,希望你們自覺開啟認知機制,把握時代期許,感悟北語精神,領略專業真諦,明察自我特質,盡快進入學習角色,倍加珍惜時光,專注求學問道,勇於投身實踐,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民族復興的大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成就自己的夢想!

祝願同學們擁有充實而美好的大學時光!

謝謝大家!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