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北科大暑期實踐團尋訪革命遺跡,傳播紅色精神

2018年09月11日18:3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組織了一期別開生面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發揚紅色文化、傳播紅色精神,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尋訪革命遺跡中升華個人修養。在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中,實踐團的成員們接觸社會、了解國情,並加深了對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認識。

7月30日,北京科技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金種子團隊之一的“北京革命遺跡尋訪一號實踐團”開始了為期兩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來到了北京市西城區,以尋訪革命遺跡為主,結合實地採訪、問卷調查、志願者活動等多種方式,探究當前紅色革命精神教育的現狀及其路徑,並進行理論研究、撰寫學術論文。

活動期間,實踐團先后前往了西城區的二十余處革命遺跡,包括魯迅博物館、湖廣會館、輔仁大學舊址、長椿寺等。在尋訪過程中,實踐團對革命遺跡的保護和開發現狀有了清晰的認識。以魯迅博物館為例,該館內的魯迅故居保存完好,展廳內展品豐富多樣,並且免費對社會開放,還會定期舉辦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了館內資源,承擔起了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重任﹔而反觀個別遺址,即使名氣稍遜也仍不失為近代紅色革命的見証者,卻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更不必說開發其價值了。實地尋訪之后,實踐團更加感受到了作為當代大學生肩上所擔負的責任。

實踐過程中,除了隨機街頭採訪,實踐團採訪到了海澱區旅游局史局長兼西城區黨史辦董老師、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原輔仁大學)教務處龐老師、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李老師等了解並熟知中國革命發展歷史的相關人士,實踐團針對革命遺跡的保護與開發、當代大學生的革命精神教育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國家要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無論是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國夢、還是傳統文化,亦或革命精神,它們是一脈相承的,都是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在不同時期淬煉出來的最核心的價值財富。它需要我們歸納、總結、升華,以大眾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大眾傳播,進而喚醒和激發大眾意識裡已有的文化基因,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價值體系有一個真正的著力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抓手。革命精神和傳統文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和理論價值體系是一脈相承的,其價值,就在於提升和凝練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體系的信仰。”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李老師在採訪中對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的意義做出解釋。

實踐團的一位成員在尋訪陶然亭公園慈悲庵之后表示,“行千裡路,勝讀萬卷書。對於大學生來說,親臨其境遠比在書本上更能有所收獲。‘慈悲庵’三個字別出心裁,‘慈悲’乃懷有一顆悲憫的心來看待周遭事物。在這裡,我參觀了諸多革命遺跡,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室有李大釗紀念室、陶然亭園史陳列室和陶然亭出土文物陳列室。我們甚至有幸邂逅一位上海政協的女士,為我們暢所欲言她眼中的紅色革命。站在亭子中,清代無數士子、官宦的歡樂、彷徨和疑惑,從志得意滿到頹然失意……都浮現於眼前。鴉片煙土開始坑害國民后,龔自珍、魏源、林則徐、黃爵滋等主張禁煙的著名人士就經常相會於陶然亭。總之,當我往亭子深處走去,就越發覺得,這座亭子給予我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慈悲、憐憫之心的道德感召了,它更蘊涵著一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

這次實踐活動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了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踐中,成員們不斷動手、動腦、動嘴,直接和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培養和鍛煉在書本中學習不到的能力,並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而在宣傳團隊的實踐內容、參與志願者活動的同時,實踐團的成員們也承擔起了不斷提高個人修養、以己之長回報社會以及傳承和發揚紅色革命精神的社會責任。

目前,實踐團已完成預期的實踐目標,擬出版一冊《北京西城區革命史研究》,完成一本“北京紅色革命史跡尋訪傳承”調研報告、一篇學術論文、一冊典型人物訪談錄、一部革命精神為元素的微電影和一部紀實微電影,繪制完成北京西城區紅色遺跡地圖,開發相關文創產品,並與相關媒體合作,旨在發揚紅色文化,傳播紅色精神。

學生們紛紛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動扛起傳承紅色精神的旗幟,讓紅色文化的芬芳香播萬裡。(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黃磊)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