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2018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寄語2018級本科生:養成健全人格 擔當公民責任 

2018年09月09日14:2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親愛的2018級全體新同學: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迎來了3216名本科新同學。首先我代表學校以及今天因為參加重要會議無法出席開學典禮的姜沛民書記,向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

大家入學報到已有一周多的時間,校園網對同學們做了大量詳盡全方位的報道,從各個層面反映了大家對學校的期待、對未來的向往。來自台灣地區的蔡淯涵同學說,她的夢想是認真做好一個小獸醫。大家知道,我校的獸醫專業是全國最好的,我堅信她的目標一定能實夠現。同學們中年齡最小的韓笑同學說,她的夢想是有一座山,在山上種滿東西,春有繁花、夏有西瓜、秋有百果飄香、冬有臘梅傲雪,這是多麼美好的夢想。

剛才,新生代表興阿爾同學講出了大家對大學生活的期盼,教師代表康紹忠院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大學經歷,並提出了殷切希望。接下來,我想與大家探討一下,為什麼要讀大學。可能有同學會認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問題,但是我認為這是值得每一位同學深刻思考的重大課題。

在同學們入學報到時,學工部就“為什麼讀大學”這個問題做了一次抽樣調研。在此,我與大家分享一些“原汁原味”的答案。有同學說:“能用自己喜歡的知識為國家做貢獻是很光榮的。”有同學說:“大學是讓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進步和發揮的地方,讓我們明白自己應該如何扮演這個世界微小而又偉大的齒輪。”有同學說:“大學是一個可以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的地方,對未知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有同學說:“自己多學一些,就能為天下百姓多做一些”。有同學說:“想通過自己的研究,深入探索自然的奧秘,找到解決生態問題的辦法,讓每一代人不為環境而擔憂,所以我來到大學。”有同學說:“我來大學是為了人類更加健康和也品質的生活作出貢獻,不再以轉基因大豆是不是致癌而憂慮”。有同學說:“一想起為什麼上大學,我相會想起讓自己像馬丁·路德·金那樣慷慨激昂。受到高等教育的我,能給不幸之人以幸,夢想有一天,在大學學習的我,能接近世界的真諦,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有同學說:“上大學是為了自己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為了懂得更多,學會如何在社會中扎根、生長,然后回報社會,也為了過去和未來,背負上祖輩和父輩帶給我們的過去和遠方,帶給父母的愛和希冀開拓更遠更廣闊的世界”,這既有對家庭的愛,也有對社會的擔當。

看了同學們的這些思考,我深受鼓舞、備受感動,更為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獨立思考、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感到自豪。作為校長,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為什麼要讀大學”的認識和理解。概括起來,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要養成健全人格。什麼是人格?人格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覺、情感、意志等機能的主體。它可以離開人的肉體,離開人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而獨立出現在人類的精神文化維度裡。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人格是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可以說,人格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命運,是前途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

什麼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諧地發展。從心理學來講,可以從五個維度來評判:性格、品質、責任感、情緒穩定性、思維開創性。有人把健全的人格歸納為十個方面:一是要有愛心﹔二是要能忍耐﹔三是要寬容﹔四是要樂觀﹔五是要有平和的心態﹔六是要節制﹔七是要有謙遜﹔八是要守信﹔九是要有責任感﹔十是要不斷自省。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有很多關於人格的經典論述。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裡有“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后世把孔子這一論述稱為“三知”君子。孔子還講:“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其人格表現就是入世的積極態度。從義利觀來看,孔子的見利思義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的重義輕利觀:“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荀子的以義制利觀:“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等等,都體現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對完美人格的自覺追求和堅定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2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重要講話中,向新時代青年學生提出四點希望:愛國、勵志、求真、勵行,也正是對同學培養健全人格的集中表達和總體要求。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愛國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

第二,要擔當公民責任。什麼是責任?責任是社會成員對社會所承擔的,與自己的社會角色相適應的應為的行為和社會成員對自己的實際所為的行為所承擔一定后果的義務。當人在感情上認同和接受了責任,責任的要求便成為人內心的一種自覺,成為責任意識,這對人生行為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公民責任是指公民履行與自己公民身份相適應的符合社會規范預期的責任,以及沒有履行好這種責任時所承擔的譴責和制裁。當社會公民在感情上認同和接受了與自己的社會角色所相適應的公民責任時,公民責任的要求便成為社會公民內心的一種自覺,轉化為公民責任的意識。

要成為有健全人格的人,必須要承擔公民責任。西方哲學認為,每個人都在追求自由,而自由其實是“輕鬆”“儒雅”和“負責”的高度統一。主體在自由選擇行為的同時,也相應選擇了責任。正如德國哲學家馬志尼所說:“你們是自由的,因此是負有責任的。”自由是責任的基礎,責任是對自由的捍衛。美國學者裡奇拉克在《發現自由意志與個人責任》一書中講到:“隻有當一個人如他所希望的那樣,從一開始自由的行動時,我們才能對實際上發生的事情追究責任。”因此,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我們都必須有自己的責任視閾和對應的義務,學會承擔責任。范仲淹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每一位青年學生都要學會擔當、敢於擔當,擔當公民責任,擔當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民族的責任。

第三,要追求高深學問。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知識是成才的基石,要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大家必須把追求高深學問作為大學學習的第一追求、第一要務。隻有求得真學問、練得真本領,才能干得一番大事業,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真正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希望大家保持求知的熱情,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努力成為有知識、有智慧、有學問的人。

同學們,大學生活已經開始,更多精彩等待你們創造。希望你們與偉大時代同行,與國家民族同奮斗,在農大度過一段充實愉快的大學時光,奠定一生生活幸福、事業成功的基礎!

謝謝大家!

(責編:劉婧婷、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