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研學旅行:孩子“走出去”知識“記下來”

2018年08月10日17:4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10日電(姜虹羽)暑期來臨,各類研學旅行又火熱起來。今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評價機制,要求各學校每學年在寒暑假及平時的小長假集中安排研學旅行活動,小學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對此,有些家長表示支持,認為研學旅行很有意義﹔但也有部分家長擔心,若是“走馬觀花”式的研學旅行怕是會變成“隻旅不學”。

研學旅行的前世今生

當下的研學旅行發源於古時的游學。春秋孔子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14 年,杏林設壇,修訂六經﹔唐代李白年少時即走出蜀地,26歲“仗劍出國,辭親遠游”,用3 年時間“南穹蒼梧,東涉溟海”。古人通過學習與游歷的融合,增加見識、鍛造堅韌意志、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正如嚴復所說:“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觀覽山水名勝為樂,乃極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進許多閱歷學問,激發多少志氣,更無論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

研學旅行中親子互助探險

研學旅行的概念最早於2013年由國務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首次多部門聯合發文落實推進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即是指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目前,我國研學旅行尚處於起步階段,關注度已逐年升溫。

“走出去”是成長的第一步

遼寧省大連市朱女士的兒子林林(化名)今年四年級,剛剛結束了為期六天五夜的管樂團交流活動,期間還特意錄制了在全國各地的演出音視頻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採訪中林林表示非常喜歡參加研學活動,在活動中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是和父母旅游完全不同的感覺,這是屬於他自己的小世界。

參加研學旅行的孩子正在自助登機

“作為家長,比較認可研學旅行這種形式,孩子會在玩的過程中學到很多,除了學到的知識外,更多的是孩子自理能力會得到提高,孩子有點小,雖然有的時候不會表達地那麼深入透徹,但是他所經歷的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今后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放手讓他獨自走出去是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步。”朱女士在採訪中說道。

“記下來”使旅行有意義

來自吉林省長春市的姜女士是一位大學教師,今年暑假組團帶著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遠赴內蒙古和廣西桂林等地進行研學旅行。作為一名經常帶著孩子參與研學旅行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在旅行中真正學到知識,而不是“過目即忘”,姜女士一般會和旅行社等機構溝通,自主設計行程。

研學旅行教練向孩子們講解野外生存知識

“加入了知識內容的旅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研學旅行,這個知識可以是軟技能,也可以是硬技能,軟技能就是一些科學文化知識,比如說參觀博物館,光看看孩子是記不住的,但是如果有專業老師講解、有故事內容、有情節設計、有游戲探索,孩子們就會收獲很多。硬技能指突破性體驗,就像我這次帶然然(化名)體驗的攀岩、泅渡等野外生存活動,孩子可以嘗試到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能夠激發潛能的挑戰性項目,給孩子帶來了很多新鮮感,同時可以穿插進很多關於自然和生物方面的知識,真正做到了體驗式學習。”姜女士在採訪中說道。

腳踏實地方能仰望星空

當下國家鼓勵中小學開展研學活動,各種旅行社、教育機構也都瞄准了這一有待開發的市場,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真正有價值、有含金量、有性價比的項目活動並不是很多,動輒上萬元的收費也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研學旅行是否流於形式?價格收費是否合理?這兩個問題是當下家長關注的焦點。

研學旅行對於孩子成長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真正能夠收獲多少還要看活動組織者的教育水平和研學內容的深入程度。如果研學旅行能夠做到在費用合理的前提下,將學和玩都落到實處,想來每一位家長都會舉雙手贊成的。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