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學生學得“有意思”

河南大學:思政課沒了“說教味兒”

2018年07月16日09:22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假如我去買水果,小販多找我50塊錢,還不還?這時我轉過身來,‘師傅,你多給我找50塊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在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嘉堯有趣的表演下,學生們爆發出一片笑聲。此時劉嘉堯話鋒一轉:“小販一看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同學,你再拿倆梨吧,我那秤不太准’。”台下又是一陣笑聲。

一改以往思政課的枯燥沉悶,河南大學思政課課堂上,教師們妙語連珠、金句不斷。自推進思政課建設以來,曾被吐槽“填鴨”“說教”“劃重點”為特點的思政課搖身一變,如今成了河大的“搶手課”。

    理論從“本本”走出,教師肚裡要有“貨”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多、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的戰役。”在江蘇徐州市淮海戰役紀念館,河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王春強飽含深情的講述感染了在場學生。

假期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課課堂搬到了歷史發生的現場。“從焦裕祿紀念館到紅旗渠紀念館,從大別山到台兒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興茂說,通過開展“追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等實踐教學活動,學生成為紅色文化精神的發揚者和傳播者。

“部分教師上思政課,用舊案例闡釋新理論,或者隻有理論、沒有案例,甚至理論都沒有吃透,隻能照本宣科,學生怎能喜歡?”在張興茂看來,讓理論從“本本”中走出來,關鍵是教師肚子裡要有“貨”。

“培養青年教師,教師個人、學院和教研室都要重視,形成三方合力。”張興茂介紹,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嘉堯、張濤等是2013年新入職的教師,為了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學院每學期舉辦教學競賽和教學觀摩活動,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如今,馬克思主義學院鍛造出一支學歷層次高、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中專任教師77人。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一大批思政課教師通過校內外宣講等形式,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專題宣講活動,涌現出一批理論宣講先進個人。

“每周四上午的學術研究制度,我們會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對思政課建設的支撐作用。”張興茂表示,通過教研活動、教學研究團隊培育等,培養一大批受歡迎的思政課教師,他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有效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使思政課變得“有意思”“都愛聽”“真相信”。

    內容為王是思政課上出效果的關鍵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祁同偉是一個做夢都想勝天半子的人,最后卻畏罪自殺,為什麼?”這是一節平常的思政課,課堂主題是“英雄與群眾史觀”。任東景老師設問,學生討論,氣氛熱烈。最終結論是:祁同偉脫離了人民群眾,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最終走向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被人民群眾所唾棄。

不再照本宣科、囿於理論,而是從現象級話題導入,由現實上升到理論,再將理論回歸現實、指導現實。“隻有將教學重點與學生興趣點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學實效性。”對此,劉嘉堯深有感觸。

“內容為王,這是思政課上出味道、上出效果的關鍵。”劉嘉堯說,教師隻有從與學生成長、國家發展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談起,再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去分析、解決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興趣。

“‘一帶一路’倡議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篇名為《“一帶一路”新機遇》的小論文,是2016級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陳國泰小組完成的“形勢與政策”課后調研成果。“在發揮這門課應有的知識教育功能的同時,還要努力發揮它的價值引領作用。”主講教師卜萬紅說。

改變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單向灌輸,改革打破教學壁壘,搭建起師生間的交流共享平台。自課改以來,河大思政課教學形成了一些教學特色和優勢,品讀經典、社會調研、短劇表演等,充分調動起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思政課教師還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著力培育一批富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學生理論骨干。

    讓學生在思政課中汲取思想力量

“真學、真信、真教、真做”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院訓,思政課教師要做大學生的青春引路人。

2017年9月,學校黨委書記盧克平深入課堂了解思政課教學情況。聽過課后,盧克平對思政課給予高度評價,並表示:“思政課要注重培養學生德行,幫助學生樹立並不斷完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幸福感和獲得感。”

“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在教學原則上,以人為本,聚焦人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內容上,突出解惑,而不僅僅是傳道、授業﹔在教學著力點上,做到政治素質和人格完善、做事和做人並重。”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馬潤成說,隻有做好學生的引路人,他們走入社會后才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者以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017年12月,河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實踐環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短劇大賽暨成果展演”現場,一個個鮮活的題材,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節,一幕幕引人深思的往事,深深感染著在場每一位師生。這項至今延續11年的活動,從“思修短劇”發端,形成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型教學方式。

為讓學生切身了解歷史、感知社會,每名任課教師會與學生討論劇本,採取“雙向教育”形式,讓思政課理論知識“內化於心,外踐於行”。“短劇編排和老師的修改,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思政課的力量,對我的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2017級體育學院學生閆世超說。

小切口、大主題、全過程、全方位、全參與,既是河大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鮮明特征,又是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積極探索。

面對已邁入大學校門的00后,思政課如何提供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糧?馬潤成心中有了清晰答案:“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提高‘親和力’和‘針對性’上下功夫,讓學生在思政課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獲得放飛人生夢想的強大思想力量。”(記者李見新)

 

(責編:姜淑敏(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