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產業教授 助力企校齊步走

2018年06月28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產業教授是什麼?在江蘇,研究生除了能夠跟隨學校的教授學習知識,還能跟隨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甚至企業老總學到來自產業一線的“干貨”。為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江蘇推行產業教授制度8年來,已遴選五批共1341名產業教授到省內89所高校任職,輻射千余企業。產業教授怎麼選?教什麼?對產業發展能發揮什麼作用?

“對一條生產線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同學認為是設計規劃,但對於行業而言,檢測技術同樣重要……”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系教室裡,30多名研究生聽得聚精會神。台上講課的楊雷,是江蘇天安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學校的產業教授之一。在該校,依托產業教授共設置29門企業課程,頗受學生歡迎。有業內人士用公式來表達產業教授的價值發揮: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產業教授。

產學融合,補足教育鏈短板

那一次講座,讓南航機械制造與設備專業研二學生張滬鬆印象深刻。楊雷所講的關於“智能裝置全生命周期的雲服務”,不僅貼合自己的專業,而且還給他帶來不一樣的視野,“讓我看到所學知識將來會用在哪兒、怎麼與實際相結合,以前被自己忽略的一些問題重新得到了重視。”

今年1月,張滬鬆跟隨產業教授來到企業技術中心實踐。在這兒,“產業教授”是個團隊。每天,他與工程師們一起研發、操作、運維,置身於機、電、光、傳感、編程的綜合環境中,對研究方向“智能物流輸送設備”有了深入了解,也令研究成果更具應用性和務實性。半年時間,他撰寫出一篇EI論文並申請一項專利,目前已在審核中。他坦言,產業教授的指導對於學術研究同樣重要。

高校離產業一線遠,如何補足教育鏈上的這塊短板?產業教授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高校,既身處創新發展一線,又把握科技創新前沿,是一個突破口。

“開展產業教授選聘工作,不僅是推動產學融合從理念向制度落地的先行實踐,也是破解高層次人才培養從知識到應用‘最后一公裡’的有效舉措。”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介紹,從2010年開始,江蘇率先啟動產業教授選聘工作,由省人才辦、教育廳、科技廳、人社廳、財政廳聯合組織實施。通過引企入教、引企入研,既實現了高校與企業創新資源的深度對接,又有效促進了江蘇高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

2017年,江蘇第五批產業教授選聘首次增加了高職類別,共有139名技術領軍人才加盟,成為高職院校產業教授。

“通過柔性聘、彈性用的方式,聘請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加入兼職教師行列。”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孫衛芳介紹,聘用產業教授作為專業帶頭人,幫助把脈專業人才定位,開發崗位課程“素質+技能”菜單體系,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營造出以技術技能獲得為重點的教學環境和創新創業職業發展平台﹔同時,也倒逼了專業建設和教育模式升級,促成了“校地協同”智能制造學院、中韓產業學院等的建立。

校企雙贏,支撐產業鏈升級

“校企合作是個難題,產業教授則是個橋梁,將雙方的訴求點結合在一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產業教授、南京中網衛星通信公司董事長王巧樑坦言,對很多企業來說,要招聘到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不易,要留下來更難,但經由產業教授,可使高校的人才團隊長期、穩定地為企業所用,為企業、產業的發展助力。

南瑞集團通過產業教授及其團隊這一紐帶,在過去5年中先后與東大、南理工、河海、南師大、南郵、南工程等6所高校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進一步提高了科研水平與產業化能力。目前,該集團已與高校聯合培養了300多名博碩研究生,其中30%左右的研究生最終留在企業工作,成為企業培養、招募人才的重要渠道。

更為重要的是,產業教授為高校和企業搭建起了政產學研的合作平台,支撐產業鏈升級,縮短成果轉化鏈條,加快了高校創新力向產業競爭力的轉換。

王巧樑介紹,科研上的校企合作成果——移動氣象台在2012年獲得了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目前還推廣到水利、環保、安監等領域,在產生較好經濟效應的同時,也推動了產業發展。”他說,產業教授可以提出研究課題,未來的合作前景更具針對性。

南京工業大學產業教授、江蘇中聖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宏新與校方合作導師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共同研發出特種聚合物單體的綠色制造工藝。在此基礎上,聯合創辦了集研發平台和產業化平台於一體的南京托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市場化運行機制,集聚研發人才組成創新團隊,開展高端產品和綠色工藝研發,並進行規模化產品生產。目前,研發成果在多個領域應用,總產值超過2億元。

“產業教授架起了校企溝通和合作的橋梁,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充分體現出高等教育對產業轉型升級、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說。

健全機制,打通創新鏈瓶頸

“合作初期,產業教授干與不干、干多干少一個樣,缺少管理辦法和管理措施,導致產業教授成了一種榮譽稱號。”

“以前和學校合作是基於項目,成為產業教授后要參與到研究生培養的全方位,要干什麼事、怎麼干,並不很清楚。”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洪流介紹,8年來,江蘇產業教授選聘工作受到了高校認可,也形成了品牌。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少數高校產業教授聘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部分產業教授在指導學生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存在時間精力投入不夠、合作溝通機制不暢等問題。

這條創新鏈如何打通?今年初,江蘇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江蘇省產業教授(研究生導師類)選聘辦法》,進一步明確選聘條件、選聘程序、工作職責及考核管理辦法,將制度落到實處。

眼下,江蘇各高校不僅明確了產業教授崗位職責,還建立完善了產業教授聘任長效機制。江蘇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對高校來說,要真正把產業教授當作“自家人”,讓其有責有權,有名有利,做到教育教學真安排、科研資源真保障、服務支持真到位﹔對產業教授來說,要履職盡責、積極作為,全心全情投入,切實把企業家精神帶入課堂,把市場理念融入教學,把創新能力傳授學生。

揚州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吉丹如介紹,為進一步調動產業教授積極性,該校提供優越平台和條件,科技成果優先向產業教授所在單位轉化,研究出的成果和獲獎共享,為其所在單位推薦優秀畢業研究生就業。

在南京郵電大學,學校與產業教授簽訂為期四年的聘任合同,由校內合作導師(或導師團隊)進行對接,明確產業教授的職責,以充分發揮產業教授實踐經驗豐富、與生產一線結合緊密等方面的優勢。同時,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制定產業教授(兼職)選聘及管理辦法等,規范過程管理,並建立退出機制等。(姚雪青)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