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關於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8年06月19日08:5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

《關於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各區委、區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總公司,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

現將《關於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8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北京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為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引導高等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及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更好地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內涵發展。推動高等學校轉變發展方式,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發展效益、增強辦學實力,厚積校園文化、涵養大學精神、強化價值引領,構建一流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堅持特色發展。推動高等學校優化投入模式,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發展最具優勢和前景的學科專業,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精准發力、固優固強,提升核心競爭力。

——堅持差異化發展。推動高等學校找准辦學定位,把服務國家、區域、行業需求及學生全面成長需要作為辦學根本出發點,突出辦學優勢,形成定位互補、錯位發展的高等教育辦學格局。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北京高等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教學為主業、科學研究為支撐的管理運行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辦學定位更加明確、優勢特色更加突出、辦學活力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分類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務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效提升。

到2035年,北京高等教育率先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學科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整體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

到2050年,北京高等學校綜合實力實現跨越提升,北京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高地,一流高等教育資源的協同效應充分釋放,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輻射力、引領力全面彰顯。

二、明確改革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按照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健全高等學校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在政策制定、經費支持、考核評價等方面突出教學、強化育人。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工作,形成教學獎勵項目與科研獎勵項目、教學人才項目與科研人才項目、教育教學成果與科學研究成果同等重要、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對獲評北京市高等學校特級教學名師、教學名師、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及教學效果達到相應要求后,按照一定標准給予激勵。加大教育教學人才引進力度,為優秀引進人才租賃或購買人才住房提供支持。探索將市級教學項目經費一定比例用於人員績效支出,市級教學經費一定比例用於人員績效、師資培養及國際交流支出。

(二)改革人事制度,強化教育教學主業

積極推動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鼓勵引導高等學校建立體現教育教學主業的人事管理運行體系。創新教師聘任機制,吸引國內外、各行業優秀人才參與教育教學。完善教師職稱評審機制,提高教學業績在職稱評審中的比重。完善教師分類評價機制,在強化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制定體現不同教師特點的分類評價標准,促進教師分類發展。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構建分層次、多類型的教師激勵體系,引導廣大教師將提高教學水平作為個人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創新育人機制,建設一流培養體系

建立健全市屬高校專業設置指導機制,成立由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業設置咨詢管理委員會,加強對市屬高校專業設置的指導﹔推動高等學校建立專業設置聽証制度,促進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在部分專業開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貫通培養,為不同類型人才成長提供多樣化發展路徑。推動高等學校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做到政策措施激勵教學、工作評價突出教學、資源配置優先保証教學,引導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強課外師生互動,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完善學分制,探索建立學分制收費管理制度,開展高等學校之間學分認定和轉換。引導高等學校更加關注應用型人才培養,將更多辦學資源向實踐教學環節傾斜。構建大學生實習體系,研究通過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對企事業單位接收學生實習進行激勵,鼓勵政府機關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四)完善科研政策,構筑科技創新高地

完善科研投入、隊伍建設、成果轉化相關政策,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加強高等學校創新平台體系建設,構建國內外創新資源深度融合、科研與應用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強科學道德建設和科研評價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寬鬆的創新環境。完善配套政策,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加快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立導向明確、分類合理、激勵約束並重的分類評價標准和開放多元的評價方法,形成科研支撐創新人才培養、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機制。

(五)健全管理體制,釋放高等學校辦學活力

加快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依法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市屬高校撥款機制改革,探索分類撥款、學科專業撥款、績效撥款及生均撥款有機結合的差異化撥款方式,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繼續加強與中央高校的共建工作,充分發揮中央在京高校辦學優勢及引領作用,支持中央在京高校與市屬高校構建互惠共贏長效機制。完善人力資源培訓相關政策,引導高等學校主動對接本市人力資源培訓市場需求,為城鄉勞動力再就業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

三、加強基礎工作

(一)聚焦城市戰略定位,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

嚴格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優化高等教育空間布局,科學調控高等學校辦學用地及辦學規模。推動高等教育資源有序疏解,實現區區有高校。結合實際,統籌推動解決部分高等學校多點辦學問題。優化海澱區高等學校集聚區、良鄉高教園區、沙河高教園區發展環境,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教園區,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引導高等學校主動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民生需求,著力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層次結構,重點建設一批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動態調整一批與首都城市發展契合度不高的學科和專業,促進學科布局、專業設置、培養規模及結構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二)加強宏觀引導,推動高等學校分類發展

積極支持中央在京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引導其立足北京、服務北京、融入北京。有效發揮資源配置和政策激勵的導向作用,在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分類支持、分類評價的基礎上,逐一研究並明確市屬高校辦學定位,推動其在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支持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擁有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或在國際排名中達到一流水平學科的市屬高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以培養高水平人才為主,特色優勢鮮明的市屬高校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支持以培養技術應用人才為主的市屬高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支持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市屬高校建設高水平技能型大學。

(三)建設一流師資,夯實高等教育發展基礎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動高等學校教師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崇德修身基本遵循,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做好“四個引路人”、踐行“四個相統一”、成為“四有”好老師。各高等學校要建立教育、宣傳、監督、考核、獎懲等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培育引進力度,充分發揮海聚工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計劃、高精尖創新中心及卓越青年科學家等項目優勢,建設國際領先、國內一流、規模適度、結構優化、作用突出的優秀杰出高校人才隊伍。

推動教師雙向流動。引導高等學校吸引教育系統外及國外高水平專家、高技能人才在學校開展中長期教學,將最新科技成果、職業規范、實踐經驗引入課堂教學。支持高等學校選派專職教師到對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挂職鍛煉,將實踐問題及成果轉變為研究課題、教學案例。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完善高等學校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體系,創新教師培訓方式,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實施高等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項目,完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

加強基礎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計劃。建立基礎課教師共享平台,促進優秀基礎課教師在高等學校間互聘流動。支持高等學校聘任優秀博士生擔任基礎課助教,促進基礎課教學質量提升。鼓勵優秀基礎課教師開發在線開放課程,推動優質課程資源校際間共享。

(四)加強教學保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優化人才培養結構。開展專業監測、評價、預警和調整,引導高等學校對就業率較低、社會需求較小的學科專業進行調整或減少招生規模。支持市屬高校發揮在醫藥衛生、基礎教育等方面的優勢,著力發展契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專業。支持部分高等學校深度聯合行業企業培養實驗室高級技工等復合型工程人才。支持醫學類院校靈活設置專業培養方向,開設高級護理等專業,滿足社會對各類醫藥衛生人才的需求。支持師范類院校按照“高質量、專業化”標准,培養更多“四有”好教師。

加強教學條件建設。實施智慧教室建設計劃,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施北京高等學校專業圖書館建設計劃,為相關專業師生提供優質共享的圖書情報服務。推動高等學校加大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打造體現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空間。

加強優質課程建設。實施北京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計劃,引導高等學校加強課程質量建設,促進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推動高等學校加快建設體現區域及行業需求的應用型課程,打造特色、共享的北京高等學校優質課程體系。制定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的實施意見,不斷創新校內、校際在線開放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

大力強化實踐育人。實施本科教育教學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及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計劃,拓展實踐教學資源,並促進資源共享。擴大“實培計劃”合作領域,推動科教、產教合作育人。高等學校要完善並切實落實實習相關制度,提高學生實習比例,創新實習管理方式,加強實習質量監控,有效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深入推進協同育人。完善“雙培計劃”實施模式,開展虛擬教研室建設,加強教師研討交流,促進學生跨校成長成才。大力支持北京學院建設,鼓勵高等學校強強聯合培養人才。推動京津冀高等學校聯盟建設,加強區域高等學校交流合作。支持高等學校匯聚校內外資源,創新協同育人模式,形成各方積極參與人才培養的合力。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優化“外培計劃”實施方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專門人才。開展國際化辦學項目試點,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高等學校要結合“一帶一路”及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加強督導評估及質量監控,完善質量報告制度,推動高等學校加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高等學校要健全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學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加強對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加快建立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

(五)加強平台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深化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完善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相關政策,強化過程管理與評估,加快匯聚一批國際頂尖科學家,著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團隊,提升承擔國家和本市重大項目及工程的能力,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培養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鼓勵高精尖創新中心積極爭取北京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加快實現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發展。

實施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加大對優秀青年人才的培育支持力度,實施一批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重點支持優秀青年人才面向重大任務、重點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國際水平的卓越青年科學家,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北京實驗室建設。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發展,以國家戰略及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以集聚創新資源為基礎,以促進科教融合為主線,整合優勢、強化協同,建設一批北京實驗室,著力構建定位清晰、任務明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開放協同、學科交融的北京實驗室發展體系。

強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建設一批北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引領和帶動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形成一批對理論創新和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大影響的標志性成果,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聯合共建創新。積極推動與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及有關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研究機構建設一批共建實驗室,開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加強產學研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打造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創新平台。

加強國際合作創新。推動北京高等學校與國外一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開展更加廣泛的實質性合作,建設一批具有較高研究水平和實力的國際合作創新平台,使之成為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學術中心、集聚一流學者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六)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升高等學校綜合實力

支持國家“雙一流”建設。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對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的高等學校給予支持﹔引導相關高等學校深化綜合改革,全面融入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主動服務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帶動其他高校特別是市屬高校學科發展及整體水平提升。

加強高精尖學科建設。通過支持一批優勢學科、提升一批特色學科、建設一批新興交叉學科、繁榮一批人文社會學科,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學科建設水平提升。

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引導中央在京高校結合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專業建設﹔推動市屬高校整合辦學資源,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優勢特色,建成一批強勢專業、行業急需專業、新興交叉復合專業。

建設地方高水平大學。重點支持若干所市屬高校建設一批特色學科,形成若干有國際影響力的團隊,取得一批國內外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及滿足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的成果,並將科學研究資源轉變為人才培養資源,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在國內同類型高等學校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四、強化實施保障

(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高等學校貫徹落實。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不斷改革和完善高等學校體制機制。加強市屬高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打造政治強、懂專業、善治校、敢擔當、作風正的高等學校領導班子。推動高等學校黨委認真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強化市級統籌協調

充分發揮市教育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及宏觀統籌,強化部門協同及政策銜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努力破解體制障礙及難點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及保障力度,形成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合力,加快構建體現北京高等學校優勢和特色的一流人才培養體系。

(三)開展教育督導評估

創新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推進機制,將加強激勵引導與開展督導評估有機結合,做好督導、檢查、評估和監測相關工作,及時跟蹤高等學校工作進展情況,推動高等學校找准辦學定位、加強總體規劃、深化內部改革,將辦學重點聚焦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來。

(四)落實高等學校主體責任

高等學校要切實承擔起辦學治校、教書育人主體責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中心,立足辦學定位,鞏固辦學優勢,深入系統推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追求卓越、爭創一流。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