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畫圓人生的句號

——追記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一成(上)

本報記者 江 南
2017年12月15日04: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王一成(右二)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向學生講解干擾素發酵實驗。
  新華社發

  聽說王一成要請假,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鮑國連有點吃驚。

  王一成是大家服氣的“浙江豬病防控第一人”,也是研究所公認的“台柱子”。自上世紀90年代海外學成歸來,他把尖端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用於豬病臨床診斷,就沒離開過農科院的科研一線。鮑國連印象中,王一成沒請過一次病假,加班倒是常態。

  等看到化驗報告上刺眼的胃癌診斷,再一看日期,鮑國連幾乎吼出來:“都一個月了還不去住院,為什麼不早請假?”

  工作太忙,得了病還硬扛

  為什麼不早請假?2016年4月26日醫院確診為胃癌,5月20日才向單位請假、向家人道出病情,與病魔纏斗直到2017年9月12日不幸離世。事后大家才知道,這段時間對王一成來說就像一場生死賽跑。用這段“搶”出來的寶貴時光,他要寫完在研課題的結題報告,記錄下實驗室正在進行實驗的數據,把研究工作交待給課題組成員,為養殖戶制定好后續的技術指導方案。

  最近,省農科院同事整理王一成留下的資料時,在他的筆記本電腦裡,發現完整的工作日記,逐條記錄每天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去年4、5月間的日記,還原了這場生死賽跑的場景。

  去年4月,王一成已常現胃痛甚至嘔吐:“早上6點起床后立即開車到單位,吃了半碗稀飯,胃痛好像減緩”﹔“今天一整天都在單位,胃痛腹脹,總是難以高效整理余姚項目總結”﹔“早飯后又胃痛,吐了,感覺特別困,在辦公室先小睡一會,然后在實驗室檢查細菌接種和染色等”。

  在妻子的堅持下,王一成到醫院檢查。此時,他心裡隱約有所察覺,“這麼忙,是這病又咋辦?”

  檢查出胃部腫瘤,取病理組織的那天,王一成還是回到辦公室,繼續整理項目總結,接著又開車去外地,連跑兩家豬場。

  病中奔走,堅持完成檢測

  診斷報告出來,確診是胃幽門腺癌,必須立即手術,但王一成向醫生要求:“開藥暫緩症狀,留更多時間安排工作”。當天下午,王一成又開車到上虞新苗豬場查看。

  5月,他頻繁奔走於各地豬場。“上午接青田小賴電話,豬場初生仔豬又發生PED(豬流行性腹瀉),要求出診,上網能訂到動車票,就立即趕了過去”“下午3點半,買站票回杭州,同時帶回兩頭病豬腸道”“晚上開車回家路上等紅燈睡著,被喇叭聲吵醒,到家9點多”。

  5月17日,已經打算入院手術治療了,他又被海寧豬場一個求助電話叫走。到了豬場,連續剖檢了4頭病豬,忙到中午,對方留他吃飯,他說,時間緊,要趕回實驗室檢測。其實當時,病痛已使他無法吞咽。

  直到5月19日,王一成覺得“手頭工作已安排妥善,准備明天請假”。他仍記挂著實驗室需要更新PH電極,等不及網購,他開車去店裡買回來,試用正常后他才放心。

  5月21日一大早,他仍舊照常出發上班,跟妻子說:“這是我住院前最后一次去單位,今天要把實驗做完。”

  最后時刻,仍替他人著想

  一直跟隨王一成做科研的李軍星回想起來,那時隻覺得王老師瘦了些,卻沒察覺其它異常。“無法想象,一個胃癌晚期病人,要用怎樣的毅力來強忍疼痛,用怎樣的胸懷來面對生死,才能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如此從容地替他人考慮,如此無畏地繼續奉獻著自己。”

  “病重昏迷那幾天,一成躺在病床上說胡話,說的都是他還有哪個數據沒弄好、哪個豬場還有事。”妻子含淚憶起。王一成住院了,不知情的養殖戶打電話咨詢,他都耐心作答。病情惡化后,說不出話來,他就努力在手機上打字,為養殖戶解難題。

  病榻之上,王一成念叨:“我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數據沒整理出來,研究生的論文還沒有修改好,還有很多事沒做好,人生的句號沒有畫圓”。

  “句號”是否圓滿,答案自在人心。在同行眼裡,王一成和他的團隊就是浙江畜牧產業“活地圖”“數據庫”。王一成帶領團隊完成了大量科研課題,也獲得了豐碩科研成果。浙江近年發生的畜牧疫病,都能較快查明病因、迅速控制疫情,這其中王一成團隊功不可沒。

  在養殖戶眼裡,王一成是隨喊隨到的“貼心人”和“活財神”。他的足跡遍及周邊1000余家養殖場,與他有交集的養殖農戶數不勝數。追悼會當天,許多養殖戶自發地從各地趕來送王一成最后一程。“王老師幫了我們那麼多年,沒收過一分錢、沒吃過一頓飯,我們一輩子都感激他。”回想起當初的情景,一位豬場主早已泣不成聲。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5日 06 版)
(責編:王政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