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還需輕裝前行

張貴勇
2017年12月04日09:13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教育還需輕裝前行

  這幾天,網上一張照片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照片上,一個在台燈下寫作業的孩子睡著了。“都市快報”微信公眾號還原了事情的經過:孩子的媽媽在傍晚6點左右聽到有打鼾的聲音,發現孩子右手拿著筆,頭靠在左手上,壓著寫了一半的練字本。此情此景讓她感嘆:“除了課業壓力,孩子還有同學壓力,考得不好時,班干部嘲笑其他孩子笨。我有時想想,他們的壓力不比我們小呀。”

  孩子壓力大,學校壓力就小嗎?據《半月談》報道,2017年,廣州市在30所中小學開展首批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試點,作為“湯翁故裡”的江西撫州也有30多所中小學成立了戲曲社或興趣小組。但媒體調查發現,風風火火的活動背后,是老師和學生負擔重,課時無法保障,學校疲於應付,“感覺有點像一陣風”。

  孩子壓力大,教師壓力大,學校壓力大,教育主管部門就輕鬆嗎?其實也不見得。前段時間,有基層教育局長向媒體訴苦,表示自己陷入文山會海,來自上級各個部門的檢查和評估太多,以至於影響到局機關的正常工作和運轉。這種現象實際上多年前就存在,並未見根本性的扭轉。

  回過頭看,教育似乎一直在負重前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渴求、各界對一流教育的高期待,教育頗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樣,“身上背著重重的殼,努力向上爬”。而重負之下的教育,常常處於緊張、逼仄、壓抑的狀態,無暇顧及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本質上是很難談及優質的,處於教育場內的每個人,也都難成受益者。

  都說閑暇出智慧,尤其是對一個人眼界、審美、創造力和藝術修養的熏陶,一定是在相對輕鬆從容、自由自在的環境下形成的。給教育減負是家校所需、時代所需,也是教育本身的內在要求。而讓教育輕裝前行,需要每個人為教育做減法,不僅僅是學校少留幾道數學題,家長少為孩子報幾個課外班,也需要全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需要重新認識教育,真正把教育放在培養人、塑造人、成就人的高度,反思自己為教育減負做了什麼,哪怕只是一點點。

  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教育熱點輿情事件的時候,我們不能將之作為個人負面情緒的發泄口。例如,前幾天,北京市朝陽區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事件調查情況公布,全市開展了幼兒園安全隱患排查、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檢查、師德師風教育,市、區紀委監委將繼續加強監察工作,對存在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調查結果已經公布,觸犯法律者固然要加以嚴懲,再無端質疑、嘲諷挖苦、窮追猛打,其實沒有多大意義,畢竟復仇的故事講得再好,也難掩悲劇色彩。相對理性的做法是,從事件中加以反思,亡羊補牢。

  宏觀角度看,教育問題往往不是教育系統內的問題,往往與社會、資本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既需要從整體切入,也需要每個人對教育有敬畏之心,發自內心地尊重教育規律,進而給孩子成長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為教育發展盡一己之力。很多人指望政府來為教育減負。殊不知政府乃至整個社會都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首先要從觀念上達成一種共識。唯有個人的不懈努力、每個教育單位都做好減法,教育才能一點點趨善向好。

  就像杭州濱江區推出的小學免費課后服務,是為家長減負,是為教育減負,也是真正為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發展、優質教育的形成做著實實在在的工作。據《每日新報》報道,濱江區的晚托班一直到傍晚5點,運行成本全部由財政負擔,不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但經濟實惠,而且安全靠譜。

  古人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教育之減負,也要風物長宜放眼量。教育場內的每個人都應意識到,教育發展需要輕裝前行,需要每個人拿出實際行動,攜手呵護教育,唯此每個人才有機會因教育而成為人生贏家。

(責編:李誠賢(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