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北大 新時代昂首闊步再出發

 趙婀娜
2017年11月24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大 新時代昂首闊步再出發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之后,幾道“新時代”考題,擺在中國大學面前:

如何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如何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撐?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全體高等教育工作者能否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緊扣新時代的脈搏,肩負起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

……

深秋的燕園,銀杏翩躚,楓丹柏翠。11月18日到1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第十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

在這次大會上,北京大學這樣回答“新時代”的考題:

必須深深融入民族復興、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宏偉事業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必須始終堅守北大的光榮傳統,繼承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精神,始終堅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理念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繁榮學術、追求真理作為根本追求﹔必須始終堅持正確方向、挺立時代潮頭,投身社會發展的主流之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與我們黨砥礪奮進的步伐同向同行。

作為一所擁有近120年辦學歷史的百年名校,作為中國大學的標杆,北京大學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最前列,中流擊水、重責在肩,昂首闊步又出發!

不忘初心:北大與國家民族同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要明確北大和北大共產黨人的初心,就必須認真回顧總結100多年來的歷史。” 在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北大師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從誕生之日起,北京大學就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一直把自己的事業深深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立,《欽定大學堂章程》中明確,大學堂為“各省之表率、萬國所瞻仰”,辦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是北大創立時就立下的宏偉目標。

1919年,五四運動興起,馬克思主義的薪火在紅樓點燃,《新青年》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北京大學為暗夜中的中國點燃熊熊火炬。1921年7月,全國有共產黨員50余人,21人在北大工作和學習過﹔13位來自全國的中共一大代表中,北大師生校友就有5人。早在97年前,北大第一代共產黨人就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前赴后繼、不懈奮斗。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黨的引領下,北大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有了實現使命與夢想的光明前景,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先鋒力量。一代又一代北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努力探索民族復興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努力創造和發展中國的新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民族危亡關頭,北大師生以剛毅堅卓的氣節,書寫了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篇章。在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的艱難困苦中,依然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在中外教育史上樹立了不朽的豐碑。新中國成立后,北大師生在“兩彈一星”研制、百萬次電子計算機問世、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勛。改革開放以來,北大更是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之中。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我們的初心,是全體北大共產黨人的庄嚴使命。”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說,“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早已融入北大的精神,成為辦學靈魂和指導思想。”

勇於探索:“雙一流”建設開新局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使命決定新作為。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對於北京大學來說,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從1994年開始,迄今已整整23年。

1994年,北京大學第九次黨員代表大會在全國率先提出把學校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自此,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1998年百年校慶以來,北大更是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不斷邁出新步伐。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高瞻遠矚地指出,“黨中央作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決策,我們要朝著這個目標堅定不移前進。”

20多年來,本著對世界一流的矢志不移的追求,北大迎來了一座座活力迸發的發展高峰:青年教師隊伍壯大,科研經費增加,截至2016年底,北大已有中國科學院院士7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3人,SCI數據庫收錄論文發表數量連續翻番。

科研全面迸發活力,優秀成果不斷呈現,突破學科、院系壁壘,打造學科集群,利於發揮學者個性、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的文化氛圍和制度環境正在形成: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謝曉亮團隊、湯富酬團隊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教授團隊第一次向世界展示MALBAC技術在試管嬰兒臨床應用的可能性﹔鄧宏魁團隊及其合作者近年來在《細胞》雜志發表多篇文章,在國際學術界掀起了一股“中國風”。

發揚人文社會學科傳統優勢,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理論體系,一系列扎根中國本土的社會科學研究蓬勃發展:《儒藏》工程、《中華文明史》多語種版本、《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全七卷)、“國外所藏漢籍善本叢刊”項目、《北京歷史地圖集》、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國健康與養老跟蹤調查,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在全球高校的舞台上,不斷向舞台中央靠攏:北大近幾年在全球主要的大學排行榜中穩居全球前50左右,主要辦學指標已經與世界一流大學具有可比性,初步實現了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階段性目標。

當然,北大人都很清楚,在創建一流大學的征程中,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探索中國經驗。

北大人牢牢記得,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於大學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在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北大師生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我們要深刻認識並正確處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之間的辯証關系。從根本上說,兩者是一致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越有成效,就越能夠為國家民族作出更大貢獻。但是,兩者又不能等同,更不能混淆,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如果不能把目的與手段區分開來,就會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按照這種跟隨模仿的發展模式,不可能辦出自己的特色,不可能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未來,我們仍然要虛心向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學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瞄准和搶佔世界科技前沿。同時,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辦學自信,更加自覺地與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對接、與人民的需求和期盼一致。”郝平在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說。

重任在肩:國家使命指方向

北大始終是開風氣之先的,北大也始終是勇立潮頭、矢志擔當的。

偉大的新時代,北大人在思考,北大如何繼續引領中國高等教育,扎根中國大地,加快“雙一流”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

在北大黨委看來,“兩個融入”的工作主線至關重要。一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辦學思想、教育思想,以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以新思想培育一代新人﹔二是更加自覺地把學校發展方向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融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要把全面深化綜合改革作為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動力,繼續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人才培養體系、人事管理體系、學校治理體系、學術發展體系、資源配置體系等五大領域,抓好細節,力爭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中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完善綜合改革的主體框架,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會上談到。

實現這樣的目標,要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開創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完善黨對學校的領導,毫不動搖地把全校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北大黨委的報告談到,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鍛造堅強領導核心。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不斷夯實思想根基。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准落到實處。強化“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抓好基層、夯實基礎。繼續堅定不移推進作風建設、紀律建設。

實現這樣的目標,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

要“德才均備、體魄健全、守正創新、引領未來”,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頂尖人才為引領、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中堅、青年骨干為基礎,培養與引進並重,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准的師資隊伍,使北大名家輩出、大師雲集。

實現這樣的目標,還需要面向更長遠的未來,做好學科布局。

北大理工醫科的建設必須立足於中國的需要,全面對接國家戰略,要繼續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扎實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成果轉化﹔北大醫學優勢,要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中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北大哲學社會科學要進一步形成中國風格、北大學派,構建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同時,全力配合首都發展戰略,支持首都重大工作,深化共享理念,普惠發展成果,承擔社會責任。

實現這樣的目標,還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服務中外人文交流。

在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大戰略中,北大積極調整國際交流合作的戰略重點,在廣交朋友的基礎上注重與“雙一流”建設對接,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學校長遠發展服務、為國家外交戰略服務。開設“一帶一路”外國語言與文化公共系列課程,承建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成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燕京學堂和北京論壇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

在北京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北大為未來的新征程發表宣言: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北大的辦學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將大幅躍升,居於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北大將穩穩立於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

面向未來,北大人使命在肩——北大必須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緊扣新時代的脈搏,肩負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勇做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杆。必須遵循教育規律,聚精會神、腳踏實地辦好北大的事情,為更加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支撐。

面向未來,北大人信心滿懷——與國家共命運、同進步的北大,在世界高等教育大變革的時代,將繼續引領中國高等教育,扎根中國大地,加快“雙一流”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24日 01 版)

(責編:李誠賢(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