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探索高校內涵式發展路徑

2017年11月14日08:5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索高校內涵式發展路徑

【書記校長談】

黨的十九大不僅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新格局。十九大報告將建設教育強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明確提出中國高等教育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強中國高校的內涵建設,走質量發展之路,既是黨領導中國高等教育事業追求的目標,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教育需求的重要保障。

大學文化建設是提升大學內涵的重要路徑。沒有文化的事業沒有希望,沒有文化的高等教育便失去了創新、發展和傳承文化的基本要義。不可否認,中國高等教育在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教育競技化、發展功利化、內涵空殼化等。此外,一些高校教師出現底線意識缺失、教育情懷弱化、利己意識膨脹等。上述現象的存在,大都與大學文化建設缺失有關。這些現象不僅有違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也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形象。

以大學文化建設為引領,提升特區大學的文化自信和教育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而文化自信也體現在多個領域和多個維度,大學文化建設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大學伴隨深圳特區而成長,形成了特有的大學文化內涵——“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精神,“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辦校理念以及“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文化品格。近期,深圳大學制定實施《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響亮地提出建設“有靈魂的大學”的目標。該《綱要》以大學文化建設為統領,提出大學精神、立德樹人等十項工程。其中,大學精神工程以凝聚價值共識為目標,提出建設“有靈魂的大學”﹔立德樹人工程以培養德業並進,社會認可、國家信賴、人民滿意的拔尖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師德師風工程強調堅守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讓講台成為教師人生出彩的大舞台﹔學術文化工程突出培育建設頂天立地育人的學術文化﹔環境平台工程旨在強化環境育人功能,建設中國最美最有文化的校園﹔文化傳播工程強化文化自覺與自信,擔負起窗口大學神聖使命﹔政治文化工程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區大學作為核心目標。通過實施十大工程,深圳大學以實際行動展現特區大學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教育自覺,勇當中國先進大學文化的探索者、引領者和踐行者。

回應教育發展的深層問題,探索高校內涵式發展路徑。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一論斷突出強調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路徑在於通過內涵式發展加以實現。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現重規模輕內涵、重數量、輕質量,重科研輕教學、重智育輕德育等現象。《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以大學文化建設為引領,在三個方面進行內涵式發展的有益探索。一是系統設計,整體推進。現代高校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辦學治校過程中必須平衡處理好黨務與業務、管理與服務、教學與科研、學生與教師、文科與理科、上級要求與辦學自主等基本關系。《綱要》融通管黨治黨、立德樹人、文化傳承創新等中央部署,集約貫徹上級要求﹔統籌師與生、教與研、文與理等,通盤謀劃辦學治校的基本關系。二是堅守本真,追求卓越。《綱要》堅守“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核心使命,立足辦學特色,致力於培育社會認可、國家信賴、人民滿意的拔尖創新創業人才。同時,《綱要》也鮮明地提出建設“頂天立地育人”的學術文化,以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為宗旨,鼓勵原創性研究,潛心治學,研以致用,強調經世致用。三是軟硬結合,協調發展。《綱要》強調虛功實做,把“軟指標”變成“硬約束”。比如“立德樹人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細化為培育核心價值體系、思政理論課教學創新、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全方位育人等實實在在的落實舉措。(劉洪一,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趙倩(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