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回流熱”凸顯區域均衡進展

秦玉友
2017年09月20日09:23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回流熱”凸顯區域均衡進展

在國家把扶貧、教育扶貧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更加重視社會公平的背景下,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長遠保障、更加深入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讓推進城鄉和諧互動互哺成為教育發展的常態,進一步落實好向農村傾斜的相關政策,以科學的方式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

安徽省阜南縣教育局日前摸底結果顯示,今年阜南縣共有8275名農村學生從城區和外地“回流”至該縣的鄉鎮學校。阜南縣教育局局長陳剛說,這些學生中許多人過去在縣城的公辦和民辦中小學就讀,還有一些跟隨父母在沿海務工地上學。“回流熱”的成因在於當地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農村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師結構更加優化,家長、學生不願再“舍近求遠”。

為什麼會出現“回流熱”?簡而言之,這是人們用腳投票的結果,是對農村學校教育的重新認可。截至2016年底,全國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縣(市、區)累計達到1824個,通過的縣(市、區)的數量佔全國總數的62.4%。隨著區域教育均衡深入推進,還會有更多擇校進城學生回流。“回流熱”受到廣泛關注一定程度上與過去較長一段時間的“外流潮”不無關系,“外流潮”是“回流熱”的邏輯前提。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一些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比較低的農村地區出現了學生進城上學的“外流潮”。城鄉教育與城鄉兒童及其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外流潮”之痛。大量鄉村學生擇校進城,城鎮班級規模過大,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個體化教育關注,城鎮教師提供的優質教育服務被稀釋。同時,班級規模過大,教室過於擁擠,空氣質量、通風效果、班級環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進城學生上學成本看,擇校進城上學獲得的是一個昂貴的教育機會。我在西部調研時了解到,在城鎮上學的房租和生活費等直接成本需要兩三萬元。如果算上民辦學校繳費、陪讀勞動力成本等,這個教育機會將更加昂貴。

也正因此,近幾年,在農村地區大量出現的“回流熱”更彰顯出其價值。對農村學生及其家庭來說,“回流”有諸多好處。首先,擇校進城學生回鄉“就近上學”,享受到了更加方便的教育機會。其次,擇校進城學生回鄉上學后,有更多與父母相處的機會。再次,擇校進城學生回鄉上學可以節約因到縣城或其他地區上學的額外成本,如交通費、租房費、民辦學校學費等。對鄉村學校來說,擇校進城學生回鄉上學避免了由於學齡人口擇校引起的鄉村學校小規模化問題,提振了鄉村學校的士氣。對城鎮來說,擇校進城學生回流,減輕了城鎮教育擴容壓力。同時,有效縮小班級規模,城鎮學生可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

看到近幾年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還要注意到一些地區的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如何更加深入地推進區域教育均衡?在國家把扶貧、教育扶貧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更加重視社會公平的背景下,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供長遠保障、更加深入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讓推進城鄉和諧互動互哺成為教育發展的常態,進一步落實好向農村傾斜的相關政策,以科學的方式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

具體可從辦學條件、公用經費與師資配置三方面進行努力。在辦學條件上,在做大城鎮教育、做強農村教育的總體思路下推進城鄉學校標准化建設。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提高鄉村學校吸引力,促進學生回流,讓農村學生可以獲得方便的入學機會,減輕城鎮教育擴容壓力。公用經費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傾斜的政策,科學測算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需求,建立基於剛性需求的公用經費核撥政策,讓公用經費“夠用而不浪費”。在城鄉師資配置政策上,改善鄉村學校“超編缺人”狀況,建立基於校際教師工作量相等原則的師資配置政策,讓城鄉學生在獲得不同類型教育服務機會的意義上得到相應的師資保障。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

(責編:吳思旻(實習生)、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