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家庭作業之爭:孩子的學習該誰管?

2017年09月20日08:30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家庭作業之爭:孩子的學習該誰管?

近期,浙江一所小學叫停家庭作業家長簽名,引發網絡廣泛關注。了解到,家庭作業由於家長簽名和批改而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廣泛存在,引發一些家長不滿。

專家認為,教師對家庭作業負有批改責任。隻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盡其職、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濟南市民柳海亭的兒子今年上了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他也因此多了一份“家庭作業”——每天監督孩子讀三遍課文,然后簽名確認。

“監督孩子讀書我沒意見,為什麼非得要家長簽名?”柳海亭認為,簽名既體現了老師對學生和家長的不信任,同時這等於是給家長“布置作業”,讓他感覺很不舒服。

除簽名之外,一些老師還要求家長批改家庭作業。濟南市民郭鵬介紹,他每天都要檢查孩子的語文和數學作業,並指導孩子將錯題改正,最后簽上自己的名字。郭鵬說,孩子上高年級之后涉及運算方法、英語之類的,他可能就會力不從心了。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並不鮮見。在濟南、武漢等地走訪多所小學發現,要求家長檢查孩子作業后簽名已是慣例,甚至是不少學校的“教學經驗”。

這一現象也讓一些家長感到頭疼。濟南市民方亮告訴,她自己初中沒畢業就出來做生意,雖然寫字算賬都沒問題,但是嚴謹性和邏輯性都跟做作業不可同日而語。讓她來監督孩子做作業實在有些為難,隻能“閉著眼睛簽名”。

一位武漢市民向反映,她曾嘗試隻簽名不修改,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老師也同意了。但沒過幾天,孩子看到作業本上頻頻出現的紅色大錯號,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她沒辦法隻得重新開始批改作業。

家長與老師應加強溝通尋求共識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育的延續,老師不能偷懶。”柳海亭認為,如果老師不能通過作業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情況,就無法因材施教。

即便是隻簽名不批改,一些家長也心存質疑。漢口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雷鵬說,天天簽名督促,反而會影響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甚至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對此,一些老師認為,讓家長配合檢查作業,既是因為部分孩子做作業太拖沓,同時也是希望家長能更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幫助孩子查漏補缺。

武漢單洞新村小學德育主任楊莉認為,請家長簽名是為了讓家長督促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必要。她說:“還有一些作業是需要親子互動完成的,也是希望家長在工作之余有機會陪伴孩子。”

但教育界對家長批改作業也有不同看法。湖北省特級教師、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說,孩子知道作業做錯了家長會幫助講解,上課時很可能不專心聽講。此外,家長幫孩子全改對了,教師不能了解到教學過程中的原始信息,影響教學質量。

張基廣告訴,從2014年3月份開始,武昌實驗小學給家長“鬆綁”,每天家庭作業都不多,家長不用每天陪著檢查,老師更是明確對家長在孩子家庭作業上簽名的行為“說不”。

家校可以形成教育合力

在孩子的學習上,家庭和學校到底該如何分工與合作?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當各盡其職、相輔相成,促進孩子健康地學習和成長。

“批改學生作業是教師職責范圍內的事,不能交給家長來做。”武漢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是一種錯誤行為,應當糾正。

同時他也認為,一方面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既可以了解孩子作業情況,也可以從中了解孩子的弱點進而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另一方面,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也能保証孩子的睡眠質量。

山東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教授周衛勇認為,家長不應當參與孩子的作業批改等學校教育范疇的工作,但是可以通過家庭教育的影響,促進孩子的學習。他說,在給孩子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同時,家長本身也應當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對孩子形成正面示范,從而推動孩子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意識。

此外,周衛勇認為,學校和家庭在孩子教育上,也應當通過家訪、微信等渠道,增強交流和溝通,增進互相理解與支持、減少分歧,形成教育的合力。

他說,家長理解學校、學校了解孩子和家長,才能凝聚對孩子教育的共識,形成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案,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更快樂地成長。(陳灝、廖君)

(責編:孫競、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