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馬建斌回應“校園貸”:這是簡單的經濟糾紛嗎?

2017年05月27日20:1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進入訪談視頻頁面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申寧)“幾千塊錢短短兩年變成兩三萬,一兩萬塊錢兩三年之后變成十幾萬,這能是簡單的經濟糾紛嗎?”今天下午,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做客人民網,在回答“校園貸”問題時他表示,很多“校園貸”實際上是利用了學生的年幼,社會經驗不豐富這個弱點,採取欺騙手段形成的經濟關系。

“校園貸”不是正常的借貸關系,也不是簡單的金融問題

馬建斌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的規定文件裡明確,法院支持的是貸款年利率24%以內的訴求,法院是支持的,超過年利率36%是不予以支持的。幾千塊錢,兩年變成了2萬,遠遠了超過了這個幅度,所以說這不是一個正常的借貸關系,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金融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上把它叫為“校園貸”。實際上來講“校園貸”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專用的術語,因為任何金融機構、任何的金融產品都不是專門為校園開發的。實際上是一些網絡平台、一些民間的貸款機構,針對在校學生所進行的一些貸款,媒體上把它叫做“校園貸”,並且給打了引號。之所以打引號,就說明它是非常不正常的。

馬建斌說,雖然說經過我們調研,申請“校園貸”的學生比例非常低,但是影響非常惡劣,性質非常嚴重,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為這個問題輕則會影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重則會影響他的一生。我們從媒體上看到有一個女大學生申請“校園貸”,貸了幾萬塊,結果背負了幾十萬的債務,最后跳樓自殺。“校園貸”對這些家庭也造成了很重的經濟負擔,尤其是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它的社會危害是非常強的。

馬建斌同時也表示,現在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正在研究出台有關規范性文件,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一兩萬塊錢兩三年之后變成十幾萬,這能是簡單的經濟糾紛嗎?

馬建斌在調研中曾發現過這樣的情況和案例:一個學生從網絡上借貸了一萬塊錢,兩三年之后變成十幾萬,因為學生不敢跟家裡說,靠著自己打工掙錢又還不上,結果被借貸人限制了人身自由。報案以后,地方的公安部門到現場去認為這是經濟糾紛。

馬建斌表示,表面上看,這好像是因為借貸引起的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經濟糾紛問題,但是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幾千塊錢短短兩年變成兩三萬,一兩萬塊錢兩三年之后變成十幾萬,這能是簡單的經濟糾紛嗎?

馬建斌說,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這些公司在放貸中採取了一些欺騙和敲詐的手段。學生貸一萬塊錢,他實際上給五千或八千,又同時約定還款日期,如果超過一天以后要收百分之多少違約金,再超過多少天以后要收多少違約金。如果學生違約,打一個催款電話可能要你兩百塊,派個人上門來催貸,路費、住宿費、補貼都是由學生來承擔,所以這樣子就由幾千塊錢變成兩三萬塊錢,由一兩萬塊錢變成十幾萬塊錢。

馬建斌表示,這實際上是利用了學生的年幼,社會經驗不豐富這個弱點,採取欺騙手段形成的經濟關系。還有一些公司用威脅性的語言恐嚇孩子,逼著孩子借新還舊,這實際上就帶有詐騙性質。

馬建斌建議,公安部門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等到演變成惡性事件才引起重視。

現有“校園貸”案例中,沒有一例是因為生活費和學費去貸款的

此外,網上還有一種聲音,學生為什麼要借“校園貸”,是不是我們國家對學生的資助力度不夠?

對此,馬建斌回應說,如果對資助政策了解之后,這種聲音就會消失。因為現在“校園貸”發生在大學階段,主要是在本專科階段。根據我們目前調研的情況,研究生階段還沒有發現“校園貸”的現象。

馬建斌表示,在本專科生階段,我們國家的資助政策做到了“三不愁”:一是入學前不用愁。如果交不起學費,可以申請生源地貸款,本科生八千,研究生一萬二。沒有路費,我們有新生資助項目,省內500,省外1000。

二是入學時不用愁。報到時候如果學校的費用交不起,沒有被褥,沒有關系——所有高校都建立了綠色通道制度,如果有相關的証明,可以証明你家庭的經濟情況,入校的時候可以注冊入學。學校還提供必備的生活用品,還有短期內的生活費。

三是入校后不用愁。如果在家裡沒有貸款,入校后學校會根據家庭情況確定應該享受什麼樣的政策,比如首先是國家助學金,分三個檔次,4000元、3000元,最低的是2000元。再就是勤工助學,每個月有可以5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400元助學金,基本的生活費全部能解決。如果這個學生學習再刻苦一點,再努力一點,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每年有8000塊﹔他獲得了勵志獎學金,每年有5000塊。

馬建斌表示,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現在所發生的“校園貸”案例裡,沒有一例是因為生活費、學費問題去貸款的,而是因為超前消費或者有其他需求來進行網絡貸款或向私人進行貸款。

(責編:申寧、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