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逾四成受訪青年打算加入新媒體行業

2017年04月27日07: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新媒體的發展方興未艾。相較於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已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閱讀來源。近年來,新媒體行業的迅猛發展也創造出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18∼35歲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44.6%的受訪青年打算加入新媒體行業,50.2%的受訪青年希望創辦個人原創文字自媒體,77.8%的受訪青年表示看好新媒體的發展前景。

受訪者中,18∼24歲的佔19.3%,25∼29歲的佔49.6%,30∼35歲的佔31.1%。男性佔50.7%,女性佔49.3%。

50.2%受訪青年希望創辦個人原創文字自媒體

調查中,44.6%的受訪青年打算加入新媒體行業,28.1%的受訪青年不打算,27.3%的人表示不好說。67.6%的人曾嘗試過微信推送編輯等新媒體工作,其中16.5%的人曾多次嘗試,51.1%的受訪者偶爾試過幾次。

去年大學畢業的蔣倩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新媒體運營,“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地刷微博、微信,找出熱點話題,做成微信推送”。蔣倩坦言,當初選擇加入這個行業,是因為聽說做新媒體“活不累、掙錢快”,而真實的情況卻與期待相去甚遠,“感覺自己只是網絡上的內容搬運工”。

青年希望以哪種方式加入新媒體行業?調查中,50.2%的受訪者希望創辦個人原創文字自媒體,42.7%的受訪者希望加入已有的自媒體團隊,28.7%的受訪者希望創辦個人原創視頻自媒體,25.0%的受訪者希望組建自己的工作室,也有19.3%的受訪者打算加入但還沒想好方式。

雲南某高校大三學生雷任彬,一年前創辦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平台,並時常在上面發布一些隨筆。現在,雷任彬的公眾號已經積累了8000多名粉絲,每個月都會有幾百塊的“粉絲打賞”收入。“我不想把公眾號當作掙錢的手段,只是通過這個渠道表達自己的聲音。”雷任彬說。

對於新媒體工作的特點,58.5%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工作時間自由。其他特點依次是:工作地點靈活(45.7%)、對原創水平要求高(38.8%)、行業競爭激烈(36.5%)、作息時間不規律(36.2%)、對創新創意需求強烈(33.4%)、從業者大多是年輕人(26.9%)、入行門檻低但取得成就難(20.1%)、收入差距大(9.5%)和變現困難(7.0%)等。

蔣倩認為,新媒體是“純粹的腦力工作”。“它對你的工作時間、地點、方式,統統都沒有要求,但對你創作能力的考驗卻極為嚴苛”。

湖南長沙的自媒體人程佳(化名)的微信公眾號有近十萬粉絲。今年年初,她辭去了原來的文案工作,開始全職運營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表面上看,寫一篇文章隻要很短時間。可為了保証每篇文章的質量,必須平時大量閱讀作為‘輸入’。要想每天更新,就得把所有時間都投入進去”。

對新媒體從業意願和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分析發現,以本科學歷為分界呈現兩端遞減的狀態。本科生中想要從事自媒體的人最多,佔47.5%。高中及以下願意從業的佔34.9%,專科生佔40.5%,碩士研究生佔35.5%,博士研究生佔25.0%。

77.8%受訪青年看好新媒體發展前景

調查中,77.8%的受訪青年表示看好新媒體的發展前景,其中12.8%的人非常看好,65.0%的人比較看好。也有15.4%的人不看好,6.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新媒體現在給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是我兩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程佳透露,開始全職運營公眾號后,自己每個月依靠“打廣告”可以獲得上萬元收入。而兩年前她申請公眾號時,“只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根本不知道做公眾號也能掙錢”。在程佳看來,自己趕上了好時候,“實力和運氣都很重要”。

北京某高校的大三學生薛為敏,假期時曾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實習,“對團隊最大的感觸就是效率高、有活力”。“每天的選題會都是一場巨大的頭腦風暴,就像是在和朋友侃大山,很讓人享受”。但是,這份工作也並非時刻都很“輕鬆”。一篇推送修改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情況經常出現,“從文字到配圖,再到排版和標題,每個環節都要反復推敲”。

雷任彬認為,新媒體工作最大的魅力在於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未必適合每個人,從事自媒體,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習慣和需要,為自己規劃工作和休息的時間”。

調查表明,44.2%的受訪青年願意加入新媒體行業的原因是嘗試新事物。其他原因依次是:跟隨潮流趨勢(41.0%)、自身具備內容產出能力(35.2%)、希望能夠在家辦公或自由辦公(34.0%)、希望得到更高薪資(32.1%)、新媒體行業的創業難度相對較低(29.6%)、從業者大多年輕且工作環境輕鬆(16.5%)、受身邊朋友鼓舞(15.0%)、新媒體行業的工作內容相對簡單(14.6%)和新媒體行業能使自己保持對事物的敏感(14.1%)等。

新媒體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內容產出達到變現的目的。很多創作能力較強的年輕人,甚至依靠自己的“才華”,組建工作室、注冊公司,走上了“內容創業”的道路。

對於“內容創業”,49.1%的受訪青年認為應該努力打造個人或品牌IP﹔40.6%的青年認為僅依靠某個個體的“內容創業”不具備可持續性﹔38.1%的青年認為這有利於促進大量優質內容的產出﹔33.6%的青年覺得前期的知識和人脈積累至關重要﹔24.5%的青年認為這為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2.6%的青年覺得“內容創業”很難獲得投資人的青睞﹔21.1%的青年覺得“內容創業”方興未艾,前景大好﹔20.1%的青年認為紅利期已經過去,現在應慎重選擇﹔13.4%的青年覺得“內容創業”歸根結底是內容質量的競爭。

程佳覺得,近兩年“內容創業”被炒得火熱,“很容易讓人錯以為新媒體就是傳說中那個‘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好像做新媒體比其他工作更容易成功”。“事實上,新媒體領域的大咖們,無不經歷過長時間的積累才厚積薄發。新媒體改變的只是傳播方式,而不變的是對洞察力和創造力的需要”。

受訪青年中,高中及以下學歷者佔3.2%,專科生佔15.3%,本科生佔71.6%,碩士研究生佔8.6%,博士研究生佔1.0%。(崔艷宇 王品芝)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