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建立健全政策保障體系

助學新政十年溫暖億萬學子

溫 惠 李新晴
2017年02月21日05: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迎新現場,一幅精心制作的《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早知道》展板詳細解讀獎助體系的構成、資助標准等。 任永華攝

  在我國,因這樣一項政策的頒布,無數的孩子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因這樣一項政策的實施,無數的家庭看到了擺脫貧困的希望﹔因這樣一項政策的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更加彰顯……

  它就是2007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這項政策的出台成為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之后,中央為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

  十年間,國家資助體系日臻完善,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學段的全覆蓋,“獎、貸、助、補、勤、減、免”和綠色通道措施全面到位,學生資助總投入連年增長。

  靠制度圓貧困學子上學夢

  來自重慶開縣的黃琪,6歲時父親去世,下崗的母親打零工供她讀書。考上北大后,黃琪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學校免除了她的學費,並提供了一份勤工助學崗位。品學兼優的她在入學后幾年以年級第一的成績保送為博士生。

  黃琪正是國務院這項助學政策的首批受益者之一。

  十年前,由於地區間的差異、城鄉間的差別和家庭收入的差距,在數以千萬計的大學生和中職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部分學生因此失去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改革,對普通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國家助學獎學金同時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對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國家助學金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偏窄、資助標准偏低的問題比較突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於2007年5月出台文件,建立健全資助政策體系,最大亮點在於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投入,擴大受助學生比例,提高資助水平,從制度上基本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避免了因教致貧和因教返貧。

  十年來,我國不斷從制度層面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經建立起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學生資助總投入連年增長。2015年,資助金額突破1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資助學生8400多萬人次。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補償代償、新生入學資助、勤工助學、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並舉的混合資助體系,資助力度前所未有。國家資助政策體系的建立健全,確保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有力推進了扶貧攻堅任務落實,體現了共享發展理念。

  為建立人力資源強國奠基

  “宏圖寄黨恩,志遠為國強”,這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2007級國防生王澤華,埋在心底的願望。

  雖然家庭貧寒,但王澤華把圖書館作為基地,把自習室作為戰場,學業成績連續3年名列全班第一,他參與研制的機器人控制系統,應用於企業生產。畢業后,王澤華選擇去西部從事核技術研究工作,“沒有黨和國家的關心和幫助,就沒有我如今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今天我畢業了,應該為國家多作些貢獻。我堅信,我的事業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十年來,國家資助政策幫助數千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在全國受助學生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包括全國勞模、道德楷模、大學生年度人物和優秀青少年在內的成長成才典型。

  雲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劉大海,16歲時被車禍奪去了右臂,但他自強不息,用畫筆為自己畫出了美好的未來,在省、國家舉辦的書畫大賽中屢屢獲獎。

  阿衣爾西,一個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阿茲覺鄉的彝家女孩。父親身體多病,家庭環境艱苦。曾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失學處境,在資助政策的幫助下,順利到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就讀,在涼山州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教育專業舞蹈組一等獎。

  十年來,對學生資助工作的定位不斷深化。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將“提高學生資助水平”作為教育扶貧工程的五大主要任務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將“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之一,提出要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從教育扶貧到教育脫貧,從扶助完成學業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對學生資助工作的定位不斷深化。

  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10萬份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社會對國家資助政策的綜合滿意度較高,接近90%。

  助學最終是為了鑄人

  經過十年的發展,在“十三五”開局階段,國家資助政策逐漸明確了這樣的總體思路:以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為目標,以建立“精准資助”工作機制為抓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不斷創新資助育人途徑和方式,努力開創學生資助工作新局面。

  最讓人感到欣喜的是,資助從全覆蓋已發展到精准到人,“資助工作的形式是助學,助學是為了筑夢,但最終是為了鑄人,鑄造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未來一段時間,資助政策的步伐將更加踏實堅定。

  進一步完善資助方式,努力實現“精准資助”。力求在“預算分配”上更加精准、在“資助對象”識別上更加精准、在“資助力度”上更加精准。

  進一步拓展資助育人功能,努力融入“立德樹人”。“資助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實施學生資助政策,主要是為了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並使其成長成才。學生資助工作不能停留在經濟資助層面,還要與育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把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人人成才’教育目標融入資助工作的全過程。”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要結合資助工作實際,抓好勵志教育、誠信教育與社會責任教育。“要通過國家資助體系實現鑄人的目標,鑄造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責編:劉軍濤、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