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開學季買買買再現 需倡導理性和節儉

趙婀娜 崔 璨 楊 箏
2017年02月21日04: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日,國內各高校陸續迎來開學季,同時也迎來了學生“消費季”,手機、單反相機、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被不少學生列到了購物單上。開學買買買,一方面可能增加家庭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關系到學生節儉、理性消費觀的培養。為何每年的開學季都會掀起消費熱潮?大學生開學都買什麼?如何培養理性消費觀?請看記者調查。

  開學季等於消費季?

  家家有本“購物經”,多數學生開學季消費會高於平時

  “你們開學,我們放價”“學生購機送好禮”“大一晒裝備,開學早武裝”……又到一年開學季,各大高校附近的超市、商場門口也擺出了各種促銷展板,家長和學生也開始列清單、跑商場,忙著購置入學“行囊”。

  近日,記者在北京大學附近的一家超市看到,幾位家長正帶著孩子購置生活用品。

  “我們帶的行李不多,這學期的生活用品主要打算在這邊買。”來自湖南的老張夫婦近日陪兒子到學校報到,順便游一游北京。老張給記者看了他們的購物清單,牙刷牙膏、衣架台燈、筆記本簽字筆……

  “買買買”的火熱景象似乎已經成為開學季的標配,而相較於春季開學,秋季開學因為是大一新生入學的日子,各大商場的生意更火爆。

  “去年9月我們家孩子剛入學的時候,除了生活用品,還買了電腦、手機和微單相機。”老張回憶說,“那會兒就想著,多花點錢沒關系,畢竟孩子第一次出遠門。與其等我們回去后,他在學校這個少了,那個壞了,不如給他准備妥當。”老張坦言,花銷遠高於平時,總花費將近兩萬元。

  除了高校校園附近的超市,每年開學季,各大電子產品商店也會迎來消費旺季。在北京一家“蘋果”專賣店,記者採訪到了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何同學。

  “一直想要‘蘋果’手機和電腦,今天終於到手了!”何同學高興地對記者說,“對家裡來說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就開學買這麼一次嘛,買了也會好好珍惜的。”

  相比之下,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鈕世偉的購物清單就要簡單許多。“我帶了個29寸的拉杆箱和兩個拎包,行李不少,大多數是從家裡帶的。”鈕世偉告訴記者,學校不提倡大一新生配備電腦,自己的手機也沒有換新的,開學季的花費並不多:“花銷最大的就是這個拉杆箱,總消費也在預算中。買什麼,不買什麼,家裡會開個小會商討一下,然后一起去買。”

  安徽師范大學新生家長胡女士表示,開學初的消費,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即可。“我們平時會給孩子生活費,缺什麼東西,他可以自己買。”

  調查中記者發現,多數學生的開學季消費會高於平時,但仍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孩子一般不會提出嚴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消費要求,畢竟是大學生了,也能體諒父母賺錢不易了。”胡女士說。

  開學購皆因攀比心?

  實際需要、父母關愛、商家促銷等原因催熱“開學經濟”,攀比心理並不佔主流

  是買全買多,或是買貴買好,還是夠用就行……當“買買買”成為開學季的一道風景線時,“開學經濟”背后的動因讓人不得不思考。

  “當時孩子上大學,給她准備行李,我們也是盡量多買,生怕漏了什麼。”劉先生的女兒今年已經大三了,可兩年前夫妻倆陪孩子報到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說這是過度消費,我認為言重了。孩子第一次去外地讀書,父母能放心嗎?不能在身邊陪伴,總希望在物質上別委屈了她。買多買貴,都是父母愛的體現,我覺得無可厚非。”

  獨生子女積聚父母之愛於一身,這種愛在孩子異地求學時,就體現得格外明顯。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父母也會對每個孩子關愛有加,希望孩子在大學生活中少些困難。劉先生說,“女兒在外,我總希望她過得好一些。”

  也有一些家庭會以電子產品作為孩子學習成績的獎勵。“如果沒能進入理想的學校,父母大概不會同意我買‘蘋果’產品,我自己也不好意思開口,畢竟價格不菲。”何同學說。

  不少家長表示,購買名牌電子產品可能會有一定的經濟壓力,但為獎勵孩子的辛苦付出,還是會買下來。“如果價格過於昂貴,家長也不會答應買吧。”何同學認為,大多數家長的物質獎勵還是在能力范圍內的。

  相比之下,單純的攀比心理帶來的過度消費,在記者調查時十分少見。劉先生的女兒表示,物質攀比在大學裡確實存在,卻不是主流風氣。“比如電腦,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使用體驗,而不是和別人比哪個牌子更響亮。”劉先生的女兒還告訴記者,身邊同學一般不會為追求面子而強求經濟條件不允許的高檔產品,更何況過於貴重的物品還容易被盜。

  此外,開學季商家促銷也成為“買買買”現象的一大動因。“商家一般會趁著開學季減價,我們又正好有使用需求,就趁著促銷的時間趕緊採購。”何同學說。

  買買買能否有計劃?

  合理規劃經濟開支有利於開啟獨立新生活,購物消費也應成為大學必修課

  細數起來,大學開學季,尤其是大一新生入學時,需要“買買買”的東西還真不少,開支也不小。高中一般不需要使用電腦和手機,到了大學這兩樣都是必需品﹔行李箱裝不下那麼多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肯定還得再添置﹔異地求學的家庭還要考慮交通費、家長的住宿費……

  但另一方面,北大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張洪峰也提醒,父母和孩子可以就開學季採購制訂基本的計劃和預算,做好資金分配,關注產品的實際功能與自身需求的匹配程度,避免沖動消費。此外,家長在幫孩子購買生活用品時,不必追求一次性買齊。“很多時候,看似‘一步到位’了,實際上會造成無效和浪費,還可能導致‘二次購買’。”張洪峰建議,可以先購置生活必需品,其余由孩子根據實際需要再慢慢補充。

  “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要大包大攬,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張洪峰告訴記者,大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生活適應教育,幫助孩子熟悉大學生活、提高獨立生活能力非常重要。

  相關專家也表示,在一些發達國家,父母通常不會在孩子進入大學之初便給他們買太多貴重的東西,而是隻購買一些學習生活的必需品以及書籍等具有獎勵性質的東西。事實上,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將大學視為正式獨立的標志,這其中也應包括經濟獨立,“換個角度想想,既然開學季存在購置各類用品的客觀需求,家長何不以此為契機,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將其作為大學入學的必修課?”專家說。

(責編:劉軍濤、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