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建設教學服務型大學應是一部分本科高校轉型選擇

2016年05月30日08:3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教學服務型大學應是一部分本科高校轉型選擇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已成大勢所趨,這己成為當前地方本科的共識。但是,到底如何轉型,對正處於“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這些高校來說,還處於困惑和彷徨中,還需要找到准確的分類和定位。

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過程中,一部分高校正在尋求“教學服務型大學”分類。近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光明日報》教育研究中心和銅仁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教學服務型大學建設”學術研討會在貴州銅仁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1所高校的7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地方本科高校轉型進行了研討。

“一部分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將所有地方本科高校轉向‘應用型’作為這類大學的定位是否合適?”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會長、文華學院院長劉獻君對當前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的地方本科高校都要向“應用型”轉型分類提出了質疑。

“應用型屬人才培養目標,而非學校類型。”劉獻君認為,高校分類涉及培養目標、學校類型、辦學層次、學科專業、服務面向等方面,“而分類是定位的前提與基礎,分類不明確,定位就有可能不准確”。

因此,對高校進行科學分類顯得非常重要。劉獻君介紹,我國大學類型可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服務型、教學型、高職高專。從這些高校的分類來看,“即使是研究型高校,都無法摒棄‘應用’二字。”劉獻君說。

“政府提出雙一流建設后,大量地方本科大學如何發展?建設教學服務型大學為之提供了一條發展之路。”劉獻君如此建議。其實,在2007年,劉獻君就提出“教學服務型大學”概念,並且,他定義為:以本科教學為主,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務地方為宗旨,培養地方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產出地方需要的應用性成果﹔大力開展以滿足社會需要為目的的服務活動,形成全方位為地方服務的體系。

“其實,我也沒有想到,這一分類被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採用,並由此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劉獻君教授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並有一批追隨者。像業內比較認可的黑龍江科技大學、江漢大學、浙江樹人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寧波大紅鷹學院、常熟理工學院、銅仁學院等明確以“教學服務型大學”分類,並且以“全國教學服務型大學建設”研討會的方式探究此類大學如何建設與發展。

“應用型大學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是區別於研究型大學的一種新的大學類型,其概念比較寬泛,它不僅包括應用技術大學,還包括教學服務型大學等。”銅仁學院院長侯長林認為,應用型大學不應該涵蓋所有地方本科。

侯長林與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在一次中層干部關於教學的研討會上,銅仁學院文學院院長眼含淚水,以前覺得學中文特有尊嚴,但是,在地方本科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中文等文科專業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向“應用型”轉,老師也失去了尊嚴。

這席話使本身也是學中文出身的侯長林深深地震撼,他由此根據學校的情況進行深入調研,最后他認為:由於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是在師專或教育學院基礎上升格而成的。教學服務型大學作為應用型大學的一種類型,也非常適合我國新建本科院校發展的辦學定位。

在“建設教學服務型大學”概念指引下,這位文學院院長找到了方向,一方面加強教學改革,一方面研究如何服務地方經濟,比如幫助地方打造旅游文化與品牌、傳承民族民俗文化等。

“教學服務型大學的發展,順應了服務經濟時代的需求,辦學者必須牢固樹立為社會服務發展的思想﹔應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職能整合起來,完成大學的核心使命——育人。”劉獻君說。

“由政府部門主導大學分類,很容易形成一刀切的結果。”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學飛認為,我國大學以985高校、211高校、地方本科、高職高專來分類,“很容易把學校、學生嚴格地等級化,會使得底層大學就想著層層往上升,不能安於現狀”。

“其實,所有大學從功能上來說,都應該有教學和應用的功能。”陳學飛說,“大學的分類與定位都不要把大學捆死、教師捆死、學生捆死,而是應把大學、師生的活力與創新釋放出來。”

(中國青年報)

(責編:關振瑛(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