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致2016中國教育”系列評論八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不能搞“一陣風一刀切”

王旭東
2016年01月12日13:3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的任務,明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頒發了《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考察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發展實際、結合國家重大戰略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筆者認為,科學定位、分類轉型是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共同面臨的任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教育標准分類法(2011)》為不同階段、不同類型教育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參考依據。《分類法》從層級和類型兩個維度對教育進行分類,0-8分別表示從早期教育到博士教育的9個層級﹔在類型上,2-5級教育分成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6-8級教育則分成學術教育和專業教育。對照《分類法》,我國現行的高職教育在層級上對應於第5級“短線高等教育”,學習年限2-3年,“課程的目的通常是為就業而准備的”,類型上主要是“職業教育”。地方本科高校在層級上屬於6級及以上教育,不適用“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類型區分,分析其在我國高等學校體系中的方位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使命,地方本科高校在教育類型上應主要定位於“專業教育”,它既不同於高職院校實施的以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也不同於以培養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人才為目的的“學術教育”。“專業教育”應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然而,我國地方本科高校數量眾多、構成復雜,恐難完全按照《國際教育標准分類法(2011)》統一定位。就高等教育體系而言,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教育應當有一個合理的比例結構,如果比例失調、結構失衡,功能就會紊亂,這時就難以固守各自的定位。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十年我國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的發展情況。2004年全國本科院校684所,招生210萬,在校生738萬﹔高職院校1047所,招生237萬,在校生596萬。2014年本科院校1202所,在校生1700多萬﹔高職院校1327所,在校生800多萬。十年間本科院校增加了518所,增幅76%,主要是高職院校“升格”而來﹔高職在校生與本科在校生之比由2004年的80%下降到2014年的不足50%。這就是說,職業技能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的佔比大幅減少,而四成以上的本科高校是原來擅長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

基於以上分析,在參考《分類法》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結合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各自不同的情況,我們需要對其重新定位並根據定位分類轉型。

對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特別是辦學歷史較長的“老牌”地方本科高校和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中劃轉的行業特色本科高校,應明確“專業教育”定位,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部分高校需要在人才培養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轉型”。在許多地方本科高校,傳統的“精英”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仍然佔著主導地位,“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重傳統輕創新,重統一輕個性”的傾向依然存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大有市場。這就導致我們培養的人才與“高素質應用型”要求不相一致,突出的問題有:書本理論知識相對比較系統,但知識更新不夠快﹔習慣於理論知識的“灌輸”與記憶,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不足﹔對專業知識應用領域的實際了解不足,實踐動手能力較弱,創新精神普遍不足等。這部分高校的轉型,就是要真正構建起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環節,著眼於構建學生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要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要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對另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特別是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應明確“職業教育”定位,著力培養高水平職業技能型人才。將職業教育拓展到本科階段,實施適度規模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本科職業教育,既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要,也可以提高職業技能型人才的素質。這部分高校的轉型,必須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要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強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提高實訓實習課時佔比,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轉型,更好地促進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就業質量、創業能力並奠定其長期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當然,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也可以在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整體“轉型”的基礎上,部分專業明確“職業教育”定位,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總之,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根據高校的實際,科學定位、分類轉型,這樣才符合教育規律,才能更好地滿足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作者系北京物資學院校長)

  “致2016中國教育”系列評論:

一、“二孩”時代 教育優先發展仍是前提和關鍵(吳霓)

二、留守兒童需要可感觸到的家(儲朝暉)

三、創新創業教育不應成高校“獨角戲”(姜耀東)

  四、2016,農村學前教育值得期待(鄭名)

  五、“好生活”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高進儒)

  六、職業教育,不能停下創新的腳步(孫善學)

  七、培養孩子,父母不僅需要愛還需要智慧(劉長海)

 

 

(責編:賀迎春、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