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2015年大學畢業禮 校長致辭
人民網>>教育>>正文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畢業致辭:人生二維碼

2015年07月08日11:11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生二維碼

——在2015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授位儀式上的講話

校長 徐飛

親愛的2015屆畢業生,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親友:

大家上午好!

每年的畢業季,交大校園裡流蘇飛揚,洋溢著青春的笑容和淡淡的離傷。今天的畢業典禮,不僅意味著同學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更意味著在新的起點上擔當更重要的人生責任。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5518名畢業生表示最真誠的祝賀!

同學們,人生是一柄記憶成長的標尺:義無反顧奔向遠方,留得星星點點回憶。此時此刻,我特別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怎樣的人生才堪得回味?

我擔心,“社會是個大染缸”的說法,會不會讓你們倍感入世的恐慌?“拼爹勝於拼本事”的亂象,會不會讓你們急著去找靠山拉關系?“互聯網+”的大潮,會不會讓你們心急火燎、急於求成?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話,會不會讓你們心浮氣躁?高度不確定和高速裂變的現實,會不會讓你們困頓迷茫乃至不知所措?在這個時代,你們將何以自處?面對這些問題,“簡單、專注”或許是一劑良方,這也是我給諸位的畢業禮物——人生二維碼。

掃一掃“簡單、專注”二維碼,希望你們人生從此變得“簡單”。

首先,崇尚物質生活的簡單。“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一個人對物質的實際需求,其實是有限的。因此,不要盲目攀比,要修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態,樂於並習慣於過簡朴和簡約的健康生活。就如過度的營養攝入,反而會引起諸多心血管疾病一樣,對物質的一味渴望和過度追求,會使原本豐盈敦厚的人生變得浮華淺薄。梁漱溟先生曾說:人生意味最忌淺薄。淺薄了便牢攏不住生命。所以,縱然社會紛繁浮躁、物欲橫流,但錦衣玉食、珠光寶氣、豪宅香車,永遠不應成為你們奮斗的動因,財富多寡更不應成為你們人生高度的標准。

其次,追求人際關系的簡單。走出校門,也許你們會因人際關系的復雜,提醒自己要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學會“來事”和“勾兌”,藉此獲得成功階梯。誠然,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關系都客觀存在,關系對任何個人和群體,也都必要和重要,尤其在中國。但即便如此,還是應該盡量讓關系簡單些、純粹些。整天把心思放在如何入“群”進“圈”、經營人脈,放在察言觀色、投人所好,不僅使自己活得很累,長此以往還會扭曲人格、異化行為,並使已經不堪的社會風氣變得更為不堪。溜須拍馬的卑躬迎合,遠不如踏實做事的從容﹔請客送禮的費神勞思,遠不如自我能力提升的快慰。“大隱隱於朝”,希望大家堅守本色,摒棄勢利,淡化功利,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把寶貴的精力用在事業上。

第三,簡單起步,持續改進。在現實生活中不乏理想巨人、行動矮子之人,他們長於坐而論道,也止於坐而論道,絕少起而力行,“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是他們習慣性借口。須知,“時機成熟、條件具備”永遠是相對的,萬事俱備且東風大作,其實是極小概率事件。同學們既要志存高遠,更要切實行動,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怨天尤人、憤世嫉俗,不如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時機和條件,在起步后的多次“迭代”和“試錯”中不斷調整優化,學會從挫折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積小勝為大勝,實現從個體自身和微環境的改變,到群體大環境和社會大生態的改善。

2014年,全國首屆“杰出工程師獎”評選,我校有3位校友榮膺該獎項。其中有一位是交通運輸系1982屆校友王爭鳴。他在分配工作的第三天就去了現場,幾乎兩年沒有回過單位,更沒有回家,連春節都是在勘測現場度過的。正是這樣在現場數十年的摸爬滾打,讓既有堅實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王爭鳴快速成長,從一名普通的外業助理工程師,一步步成長為鐵一院院長、董事長,先后榮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球百年杰出咨詢工程師大獎”。杰出校友的成長故事告訴我們,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白搭。要先做起來!

第四,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從本原性上講,自然界和事物本身是簡單的、朴素的,光怪陸離、復雜豐富的面相僅是其表象。真理世界和認知系統中最偉大最深刻的東西,同樣也是簡明的、直白的,正所謂“大道至簡”。心靈世界亦推崇和遵循簡單化法則,“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因此,同學們要學會道法自然,學會透過表象揭示事情的本來面目,穿過復雜的重重迷霧洞見現象背后簡明的內在邏輯、因果關系和本質規律,學會化繁為簡,以簡馭繁。需知,“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並不簡單。簡單不是簡陋膚淺,而是復雜后的簡練、豐富后的單純﹔簡單化也絕非偷懶取巧,而是深入后的淺出,苦苦探尋后的頓悟。

掃一掃“簡單、專注”二維碼,希望你們人生從此變得“專注”。

專注,首先要有目標。專注當然要知道專注於什麼,正如打靶首先要知道靶點在哪兒一樣。很多人一輩子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還美其名曰順其自然。他們之所以碌碌無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生缺乏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動力,生活就將變得凌亂無序,慵懶苟且。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齡人中的那些佼佼者卻很注重目標導向。坐在你們中間的建筑學院畢業生張逍同學,大一進校時她就給自己制定了三個計劃(目標):學好課程、做好科創、獻身公益。圍繞本科階段這三大總目標,她還制訂了各學期的子目標,每季每月每周的小目標,甚至每天每單元時間的微目標。五年來,她在學習方面成績排名前列,科創方面得到全國大學生綠色創意大賽特等獎,公益方面為鄉村圖書館籌集圖書八百余冊。今年,她以突出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得到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等9所世界名校的青睞。她最終選擇了哈佛,並向新的人生目標進發。

專注,還要持之以恆,勤勉勤奮。世界很精彩且誘惑泛在,躬逢這樣的世界,你們不缺用武之地,卻很可能困惑於機會太多舞台太大不知何處施展。於是,或這山望著那山高,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或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缺乏毅力半途而廢。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在《勸學》中就講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從古至今,聰明人都要下笨功夫,現在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遠還輪不到拼天賦。實証研究和大數據挖掘表明,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某一領域的才俊、專家或翹楚,一般需要練習10000個小時以上,這就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實際上,但凡杰出成就者,他們對事業都執著專注,無怨無悔,甚或如痴如醉。“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誠然此理。

我校杰出校友、一代水利大師黃萬裡,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在當“右派”的22年時間裡,即使在接受批斗最艱難的日子,黃萬裡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治理黃河。他一邊接受批判和勞動改造,一邊卻在研究和草擬《論治理黃河的方略》。1980年,摘掉“右派”帽子的黃萬裡重返講台。此時的他雖已年逾古稀,卻仍然懷著極大的喜悅和高昂的熱情培養研究生,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勤奮工作。特別令人感動的是,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后,已過耄耋之年、身患多種癌症的黃萬裡再次要求登台講述治河原理。

同學們,畢業在即,請你們欣然接受這份二維碼,得閑時掃一掃。簡單和專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簡單易於專注,專注了問題也就變得更簡單。當然,簡單和專注不是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它們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螺旋推進過程,需要矢志努力,持續修為。

最后,我建議大家再到犀浦校區的中軸線上和我們的校友塑像合個影,再仔細讀讀他們的生平銘文。你們當會從林同炎、黃萬裡、張維、竺可楨、茅以升等這些科學大師和工程泰斗的人生中,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簡單與專注。

祝同學們平安順利、前程似錦!

謝謝大家。

(責編:萬子菱(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