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2015年大學畢業禮 校長致辭
人民網>>教育>>正文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畢業致辭:展創新之翼,揚夢想之帆

2015年07月08日10:58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展創新之翼,揚夢想之帆

——在2015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樊麗明

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各位來賓,親愛的2015屆畢業生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一個值得隆重慶祝和永久珍藏的日子。各位畢業生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學業,並從史上規模最大的749萬高校畢業大軍中成功突圍,找到了理想的人生下一站。為此,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多年來辛勤培育你們成長成才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別宴已盡,離歌隨起。今天的畢業典禮,意味著一個月來的畢業嘉年華即將落幕,你們就此揮別青蔥的大學時代,奔赴新的人生旅途。然而,無論走多遠,大學生活都將是你們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只是一程相伴,卻足以珍藏一生。回首大學路,你們每個人都會有一段與上財有關的獨家記憶,裝載著這些年來散落在教學樓、圖書館、田徑場、大禮堂、宿舍、餐廳等N點一線間的如歌往事,其中既有躊躇滿志、奮發圖強的命運交響樂,又有春風化雨、教學相長的師生協奏曲,還有同窗數載、朝夕相伴的青春圓舞曲,這些將永久定格在你們的記憶中,成為日后重逢時百談不厭的話題。

    有人說,畢業是大學生活的句號,是同學友誼的分號,是漫長人生的逗號,它不僅是一種結束,更是一種開始。今天過后,你們將懷揣夢想重新起航,到更為廣闊的社會舞台或學術天地,去施展“上財人”經世濟國的偉大抱負。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定有人喜歡在每次出發前研究攻略,那麼面對即將開始的新征程,你們首先要做的是“認識你們的時代”。同學們,當“新常態”全方位迫近我國的方方面面,當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正在全面快速推進,當改革逐漸成為各個領域的生存法則,無論你將從事什麼行業,“創新”都是一道繞不開的時代命題。正所謂“不日新者必日退”,你們唯有給夢想插上創新的翅膀,才能在通往成功的航線上盡情翱翔。所以今天這最后一課,我想跟大家聊聊“創新”。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英國哲學家穆勒有言,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人類歷史歸根到底就是一部創新史。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蓄積深厚,從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到天文、數學、醫學等多個領域的矚目成就,中華民族卓越的創新成果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近代以來,由於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導致的創新匱乏,中國先后與兩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並陷入積貧積弱、落后挨打的境地。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人民才從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中重拾“創新自信”。今天,在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自主創新依舊是不二選擇。

    創新是大學精神的內在要求。大學是追求真理、創造知識的地方,我們常說,一所理想的大學,應該是既富傳統又善創新的。倘若沒有創新,僵化保守,大學就會喪失其存在的價值。作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上財的誕生本身就是順應時代、求新求變的結果。她的出現,填補了晚清以來我國商學教育的空白,率先引入美國商科教育模式,開設了若干我國商學教育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專業,引進了先進的西方商業知識和理論,開創了我國商科教育的新局面,為我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勃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此即為“經濟匡時”。今天,我們回望歷史,依然備受砥礪。縱觀上財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學校事業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和進展,都是堅持改革創新的結果。一代代上財人以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堅持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牢牢把握住每一個重大發展機遇,不斷實現學校事業發展的新跨越。

    創新是當代青年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素質。早在100多年前,經濟學家熊彼特就給創新下過一個定義:“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這裡的生產要素,涵蓋了產品、技術、市場、資源配置以及組織制度等多項內容。這一寬泛的定義本身就意味著創新無所不在。《中國青年報》曾有過這樣一段話:一個沒有創造品質和創新精神的年輕人,隻能成為一個誰都可以替代的“人手”,而成不了一個不可替代的“人才”,更成不了令人尊敬的“人物”。對於財經類畢業生而言,創新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你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必需品。其實,身為90后、80后,個性、創新的標簽從一開始就與你們如影隨形,你們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潛能。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你們要盡情爆發自己的小宇宙,努力開創屬於你們的“小時代”。

    那麼,怎樣才能創新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創新需要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好奇心、廣博的知識面、豐富的想象力,還有堅韌的意志力,等等。今天,我也想結合我們上財人自己的故事,談幾點體會。

    其一,創新需要執著進取。第六屆“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我校經濟學院2012屆博士生孫楚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碩博均為數學出身的孫楚仁,在已經擁有一份穩定事業之后,為了自己的學術夢想,毅然選擇克服學習、工作和家庭的三重壓力,來我校在職攻讀經濟學博士。回憶在上財讀博的日子,孫楚仁直言那是段辛苦卻充實的歲月。期間,他憑借過硬的數學功底,將自己在計算、軟件、推導等方面的特長運用於經濟學之中,並積極探索大數據背景下經濟學研究的新范式,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他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獲得眾多獎勵和榮譽,此次“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再次為他錦上添花。孫楚仁的求學治學經歷告訴我們,創新始於進取,因為它力求突破現狀,創造無限可能。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希望你們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氣神,執著於夢想,純粹於當下,以持之以恆的努力和求新求變的活力,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其二,創新需要厚積薄發。前段時間,在座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條信息刷屏:上財校友張勇出任阿裡集團首席執行官。在我們為校友的出色表現感到榮耀的同時,他過去20年的奮斗歷程也值得大家學習。1995年畢業於我校的張勇,曾先后在安達信、普華永道兩大會計師事務所任職,后加盟網游公司盛大,2007年加入淘寶擔任CFO,2011年正式接任天貓CEO,今年5月正式接棒阿裡集團CEO,成為了全球知名高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最高行政長官,實現了一個財務高管的華麗轉身。張勇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新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天馬行空,其源於腳踏實地的積澱與歷練,守正而出奇。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跨界融合滲透成為常態,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唯有知識廣博、信息靈敏、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能在多學科、多專業的結合創新中脫穎而出。

    其三,創新需要團隊協作。我們很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但有多少人知道一杯咖啡所產生的咖啡渣,99.8%會被丟棄。據調研,上海每年消耗4億杯咖啡,由此產生的7984噸棄置的咖啡渣,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你們相信一群以90后為主的大學生團體,可以讓這些廢棄的咖啡渣得以再利用,並創造不小的經濟價值嗎?我校創行團隊做到了。他們的“咖啡綠植”項目,將廢棄的咖啡渣轉化為有機肥料,用以培育菌菇並在農產品市場銷售,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同時實現了經濟價值,並幫助4000余名下崗居民改善了生活狀況。該項目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創行中國站”2013年度冠軍,並成功躋身全球八強。從一個單純的想法到付諸實踐再到產生效益,整個過程離不開團隊協作與分工配合。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創新大多數不是來自單槍匹馬地孤軍作戰,而要依靠團隊的整體發力。有統計數據顯示,超過2/3的諾貝爾獎都是合作取得的。希望你們今后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善於運用和借助團隊的力量,在集體的摩擦碰撞中激發創新的靈感,在人與人的互助協作中創造1+1>2的效益。

    我國著名藝術家李可染曾說過:“踩著別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隻能是‘亞軍’”。同學們,希望你們滿載著信心與希望起航,以勇立潮頭的浩氣、超越前人的勇氣和與時俱進的朝氣,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創新實踐、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絢麗篇章!

    最后,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隨時歡迎你們回來歇歇腳、充充電,抑或只是故地重溫屬於你們的“那些年”。母校永遠是你們的心靈驛站和精神家園!祝願大家鵬程萬裡,夢想成真!

(責編:萬子菱(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