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高考最牛班:全班44人 34人進北大清華

2015年07月02日09:15  來源:荊楚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考最牛班:全班44人 34人進北大清華

  44個學生參加高考,9人被保送清華[微博]北大,25人通過清華北大自主招生考試,剩下的10名學生全部分數超過600分,加上其他國內名校自主招生的加分,全部能進名校。今年高考,華師一附中高三(28)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最牛班”。

  昨天,班主任盛玲談起這個班的成績,第一感覺就是“給這些孩子們上課壓力其實很大”。她說,對待這些本身就比較優秀,個性也很突出的孩子,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寬容,“在這個班,不寬容的老師談不上成功。”

  辯論交鋒是課堂常態 學生敢於質疑老師

  盛玲是語文老師,對44個孩子的活躍和個性最有感觸,對發生在幾乎每節課上學生們對知識的辯論和交鋒早就習慣了。

  “任何人到我們班聽課,都會覺得不像是理科班的風格,更像是文科班,因為學生們太有思想了,幾乎每節課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爭論,從課內知識辯論到課外,涉及面非常廣博。”盛玲說。

  有一節語文課,盛玲講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代表一種人生的理想,美麗又有點朦朧,有點遙遠。”在講完作者的生平和創作意圖后,她這樣告訴學生。沒想到引來孩子們激烈的質疑。

  “老師,為什麼不能真的就是自己追求不到的人?為什麼非要是這麼高尚的理想?”學生黃琦恆的問題引起了其他同學的附和。“為什麼解讀一首詩歌就不能從更多的角度?”“詩歌是作者的心緒,為什麼我們現在卻都要籠統地歸一到人生理想上?”一個個的問題讓盛玲一時難以回答。最終,在經過一番辯論后,所有人得出的結論是,隻要言之有理,就是一種答案。

  類似的情況,盛玲經常遭遇。有一次在講一篇文言文課文的時候,她把應該讀一聲的“勝”字念成了現代發音的四聲,學生們立刻找了各種資料來提醒她。

  不僅是班主任,高中三年,這個班的所有老師對學生們都非常寬容。“不寬容沒辦法,在獲得正確知識的前提下,必須要寬容,一個老師如果不能讓學生能夠多維度的思考,老師就是失敗的。”盛玲說。

  校長每周做人文講座 內容不見得課本裡都有

  高三(28)班是理科實驗班,一般來說,在很多其他的學校,這樣的班級會很注重競賽和理工科的學習,但在華師一附中,28班有一項長達兩年的“優待”:由校長周鵬程每周給他們做一次人文講座,講的基本還都是課文外的知識。

  周鵬程是歷史學科的老師,不論是出於全面培養孩子的需要,還是從自己專業的看法出發,他一直認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重要性絲毫不亞於高考考試成績,甚至更加重要。每周一次的人文講座,除了出差無法到達課堂,其余時間他很少缺席。

  在一次講座中,周鵬程給學生們講到了近代史中的北洋運動,講“師夷長技以制夷”,從提出這種觀點的思想家魏源到林則徐,再到后來系統引進西方思想的嚴復等,告訴學生們要“睜眼看世界”。

  “這些內容都不是歷史課本裡有的,也許很多家長[微博]會認為這些對高考沒有幫助,但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這對他們的眼界和思想都有幫助。”在聽完周校長的這次講座后,盛玲很有感慨,也更深地感受到從校長辦學思想到學校辦學理念方面的獨特,“實際上,從理科實驗班讓我這位語文老師當班主任就能看出,學校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確實非常重視。”盛玲說。

  從網上罵戰到自我反省 孩子們慢慢走向成熟

  高三(28)班的學生從入校時起,中考[微博]成績就都非常優秀,盛玲說,除了教授知識,一個更大的挑戰是,怎麼教會這些孩子創新性的思維。

  高一新生剛入校沒多久,盛玲從設計班徽、班訓、班歌這件事上開始讓學生們體會創新思維。當時班上有46個同學,每個人設計了一套三件,開始挑選時,所有的學生輪流上講台講述自己的設計理念,最后全班投票。

  經過三四輪一次次角逐,最終,學生劉茁的“養三年豪氣,鑄百世鋒芒”最得同學們的喜歡,所有同學一致通過。

  “最難得的是,學生們能夠通過一些事自省,發現自己的問題。”盛玲說。

  這個班的學生喜歡打籃球。高二時學校舉行籃球聯賽,因為被其他學生認為是隻會學習的“學霸”,很受輕視。在一場比賽中,對手班級請了一名外援,並且打贏了28班,這讓本來就不服氣的孩子們沉不住氣了,和對方班級在校園網上打起了口水仗,鬧得全校皆知。

  針對這件事,盛玲在班上開了一次名為“情緒之火燒向何處”的班會,引導孩子們學會宣泄不滿的情緒。

  學生武修麒的發言很客觀冷靜,他分析說:“打口水仗是沒有必要的,必須冷靜下來分析自己的弱勢,我們發現對方有外援時沒有及時和裁判溝通,吃了啞巴虧,發現后,自己的班級顯得沒有對方團結。”這幾句話讓其他所有同學都啞口無言。

  班會結束后,全班同學的周記竟然都寫了這件事,大家一致的結論就是必須正確發泄情緒,不是謾罵,當出現不公平時要及時糾正﹔當班級有損失時大家要團結。“本來是壞事,結果變成一個反思經驗。”對這個結果,盛玲非常滿意,也看到了學生們的成熟。

  周鵬程說,不論每一個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就是當一名普通的工人,也應該具備創新能力,能實現自我。而華師一附中的培養模式,就是給予學生實現自我、終身發展、融入社會和充分就業所必須的知識、技能等,這些關鍵能力的培養,將讓學生們受用終生。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