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走出考場,許多人從此與“無用”的算式說再見。數學就是做題嗎?

數學其實教會你很多

本報記者  姜泓冰  劉  暢
2015年06月09日07: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月7日下午5時,走出考場的上海考生對剛結束的數學考試反應各異。在一些多年從事數學教育的老師們看來,每年高考的數學命題難度變化並不大,只是越來越注重能力考查和題目的新意。

  過分功利會帶偏教學,使學生對數學喪失興趣

  “高考首先要考查學生的基礎運算能力,其次是空間想象能力,最后是綜合應用能力和轉化能力。”上海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王永慶說。但是,要數學考試“在2個小時內反映出學生的多種能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曾參加上海高考命題的曹楊二中數學特級教師桂思銘說。

  盡管考查目的明確,但從命題角度來說,“數學命題難在既要有一定的基礎分、平均分,又要有區分度。”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副教授林磊表示,雖然高考命題都會做小樣本評測,但樣本學生能否代表當年考生的整體水平,誰也沒把握。

  近年來,正是因為強調考題“翻新”,高考數學出現了難題更難的傾向,甚至拿超綱的競賽題來壓軸。“比如在壓軸題中把導數和不等式知識結合,放大縮小的技巧要求很高,學生需求解二次、三次,一般的數學系大學生都未必做得出來。”林磊說。有專家認為,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機制,最重要的是能全面考查一個人的能力,但即便是出了很深的難題,也很難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精准的區分。但無論如何,“高考考什麼,中學老師就教什麼。注重功利性,教學就會有偏差。” 林磊說。

  在從教33年的延安中學校長、數學特級教師郭雄看來,在高考的分數指揮棒下,數學教學往往追求考高分、隻講具體解題,而忽略了“為什麼學數學”,久而久之,多數學生以為“數學就是做題”,把時間都花在補課、辛苦操練上,一味“深挖洞”,反而導致有些學生對數學喪失了興趣。

  數學應該教會學生更嚴密地看問題,更有條理地做事情

  既然學數學不只是做題,那麼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學數學,學生究竟能得到什麼?

  “數學能培養人的精確分析、邏輯推理等理性思維能力。”郭雄認為,就算學生成年后從事的工作與代數、幾何等無關,數學也是讓人學會有層次、有依據思考問題的必要手段。

  林磊在教授數學專業學生的代數學之外,還為文科學生開設了一門《數學文化》課。在他看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數學眼光”,因為數學會教人更嚴密地看問題,更有條理地做事。

  業內人士認為,在數學教育方面,我國仍有很大欠缺。雖然我國已是數學研究論文的大國、國際奧數競賽中的金牌大戶,但培養出的一流數學家卻很少。“其實,我國學生數學基礎較好,由於高考競爭壓力較大,要求高中三年課程兩年學完一年復習,學生大量的時間被用在熟練技能,而不是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上。”桂思銘說。在這一點上,我國的教學方式與國外的差異就很大。國外一些學生數學的學習起點較低,但獲取知識的過程靠自主研究,最終效果也很好。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興趣來開發數學潛能,值得大家思考。

  “數學教育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就像解方程,有些在實數范圍內無解,到復數中才會有解。”桂思銘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9日 12 版)

(責編:胡雪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