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改革為群眾 再難也不怕

北京教育綜合改革紀實 就近入學比例達93.7%

2014年08月26日14:32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熊旭)截至目前,北京市今年小學就近入學比例最新統計數據為93.7%,初中就近入學比例最新統計數據為76.82%。這兩個數據與北京向教育部承諾的201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的比例要求已經大幅接近。

北京這樣一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特大城市能否實現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就在一年前,不少人對這個問題並不樂觀。改革一年后得到的這兩個沉甸甸的數據,讓全社會感受到了改革的威力,而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教育部門推進改革的勇氣和誠意。

推進深綜改 打出組合拳

今年,北京市將綜合改革作為發力點,積極回應社會對教育資源的關切,大力加強市級統籌引導,一手抓擴大優質資源——做大“蛋糕”,一手抓資源均衡配置——分好“蛋糕”,著力破解擇校難題,推進均衡發展。

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用“北京新教育地圖”這個形象的表述直觀地標示出北京教育資源配置的變化。

其中,以橫向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一大主要舉措,這包括: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制、教育集團、教育集群制﹔20所高校及多家社會力量機構對口支持140所普通小學體美特色發展﹔11個市區級教科研部門的數百名“副教授級”以上的優秀教科研人員以一線教師的身份走進17所普通初中校﹔23所高校牽手39所中小學,從英語、語文等學科建設方面全面給予支持,並以高校附小、附中的名義創辦25所學校等,以此拉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實質上,就是在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

在學段縱向銜接方面,北京鼓勵各區縣打通學段,將優質教育資源連貫布局,均衡配置生源。

一是推行九年一貫制,如東城區將原來的196中學和北官廳小學一起並入景山學校。海澱區將車道溝小學、理工附小並入理工大附中,將206中學與群英小學合並成為十一學校一分校,彩和坊小學並入八一中學。二是對口直升,如東城區新景小學、崇文小學、花市小學對口廣渠門中學﹔光明小學、板廠小學對口龍潭中學,今年龍潭中學與廣渠門中學一體化。西城區推出多所優質初中對口10多所普通小學,從2015年起西城區這些小學有30%畢業生直升對應初中,以后逐年遞增10%,直到2020年,符合條件的全部學生都對口直升相應優質初中。

李奕說,為了確保改革措施落實到位,今年北京首次採用義務教育入學服務系統,創造性的運用科技手段對區縣各種入學方式進行監控,進一步嚴格就近入學相關規定。教育部門同時選取20所熱點小學,31所熱點初中,共51所熱點學校進行重點監控,形成熱力圖,從相關數據圖表看,就近入學政策得到了進一步落實。

打通關鍵點 啃掉硬骨頭

優質高中入學政策直接影響義務教育均衡。今年,北京市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進一步深化優質高中部分中招計劃分配到初中校工作,直面老百姓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全市共有83所優質高中參加名額分配招生,招生計劃7370人,其中面向優質高中所屬初中計劃2505人,面向其他初中(以下簡稱普通初中)4865人,分別佔名額分配計劃的34%和66%。

通過改革,普通初中畢業生升入優質高中機會明顯加大。參與名額分配錄取的初中學校共525所,其中優質高中所屬初中79所,普通初中446所。

同時,新政策對教育均衡布局導向性明顯。從錄取的初中校數看,名額分配錄取的普通初中校數(445)遠多於統招錄取的普通初中校數(337所)﹔從錄取分數看,優質高中中有67所錄取優質高中所屬初中最低分高於錄取普通初中最低分,部分優質高中錄取兩部分考生最低分差距較大,無論從校數還是分數看,生源結構多元化明顯。

北京中招名額分配首先堅持以增量推進改革,充分考慮到成績優異考生的切身利益,保証優質高中初中部學生和遠郊區縣初中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

2014年北京全市參加”名額分配“的優質高中共83所,招生總規模24604人,初步測算“名額分配”招生計劃7384人。值得肯定的是,今年北京中招“名額分配”的招生計劃來自三個方面,除2013年“名額分配”招生計劃3021人外,其余計劃分別是2013年原用於擇校生招生計劃1426人,和由市教委根據各區情況新增部分優質高中招生計劃以及各區縣通過普通高中的內部結構調整計劃2937人。

名額分配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更加強調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導向性。李奕說,充分發揮中考中招政策向下學段的傳導作用,緩解擇校難題。這樣標本兼治的舉措,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減輕“小升初”擇校壓力,讓更多的初中畢業生有機會享受優質高中教育。

無論是取消共建生、擇校生,還是推進對口直升、九年一貫制,每一項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意味著觸動了一些固有的利益。李奕說,改革的進程教育了我們,政治勇氣是推進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教育領域的改革剛開始有人不理解,有畏難情緒,但現在看來這一步必須突破,突破就能取得效果。而且,成效是需要固化的,需要不斷鞏固改革成果。然而,隻要改革是為了群眾的利益,再大的困難,我們也不怕。

(責編:熊旭、林露)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