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中考加分亂象紛呈:漢族學生考前稱自己是回族

2014年07月25日07:4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考加分亂象紛呈:漢族學生考前稱自己是回族

  中考加分,無疑是這個夏天最火熱的話題之一。

  本來“連冰鞋都踩不穩”,卻一路過關斬將,成為花滑“二級運動員”﹔本來一直是漢族人,在中考前卻忽然宣布自己是“回族”……

  隨著最近哈爾濱等地中考加分丑聞的曝光,這個本就“敏感”的話題,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日,幾十名北京中考“裸分”家長將一份附有4000余人簽名的“部分中考學生家長對北京中、高考加分的意見”材料,遞交到北京市教委信訪辦,呼吁“取消加分”。

  那麼,中考加分有沒有必要?該如何規范?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一問:中考加分該不該取消?

  中考加分有多少種?

  根據記者調查,考生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稱號,在體育、科技、藝術比賽中獲獎,以及是“烈士子女”“少數民族”“歸僑子女”等,均可在中考中獲得相應加分。

  2010年,北京首次公布中考加分考生名單,當年報考人數為10.2萬,其中加分(含優先錄取)人數9000余人,加分考生佔全部考生的比例超過8.8%。到2014年,北京中考報考人數下降到8.9萬,但加分人數卻上升至15786人,接近於北京市海澱區的總報考人數,加分生佔全部考生的比例迅速增長到17.7%。

  如此多的種類,如此大規模的加分人數,正是家長們質疑中考加分的原因之一。

  “這種問題確實有,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一名做了十多年班主任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記者,在她經手班級的加分學生中,“大概有七八成的加分注了水”。

  今年孩子參加中考的網友“水木雙清”在E度教育網論壇上發帖“面對中考加分,我可以淡定,但不能不表明態度”,其中列舉了中考各個加分項目的不公平,他寫道:“中考是目前我國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制度,但如今,這點殘存的公平也正在被這種方式(加分)一點點蠶食。”

  天津南開中學教師謝家明指出,加分制度的初衷是尋求公平,也是鼓勵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徇私舞弊的情況,與初衷背道而馳。“加分不宜全部取消,確實對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加分項(烈士子女等)還應保留。但如三好學生、市優干等項目,會加大權力尋租的空間,應該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是調整中考加分政策的時候了。設計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什麼,什麼樣的政策才是科學合理有意義的,當前主要問題和原因等都應該反思和改革。”北京豐台二中副校長陳維賢坦陳,加分政策承擔了其不應該承擔的職能,有些曾經合乎情理的政策已不能適應當前實情,必須改革。

  二問:中考加分緣何亂象重重?

  撥開重重迷霧,我們試圖探尋,中考加分亂象的根源在哪裡?

  “表面來說,這種根源在於操作不透明而滋生的弄虛作假和決策不科學導致的加分項目不合理,但根本問題還在加分本身,政策規范性(特別是防止舞弊)、科學性不夠。是否應該加分,哪些可以加分,哪些走優先錄取,以及加分的操作和審核、責任追究等沒有嚴格的規范流程。”陳維賢強調。

  太原市杏花嶺區第二中學教師鄭鋒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中考加分各地不一,隨意性較大,進而導致加分出現問題。“最重要的是,對於這些加分亂象,我們沒有一個權威的第三方監督機構,無法監督、遏制其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徇私舞弊問題。”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研究員胡向東指出,中考加分政策的困境主要是中考負擔過重,當這種過重的負擔常以加分方式分擔時,便讓中考加分不堪重負,這也使得一些原本出發點良好的中考加分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變形走樣,引起學生和家長的不滿。

  胡向東說,中考除選拔功能外,在我國還被賦予了過大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比如,中考要彰顯社會公平,對歷史遺留的和短期難以改變的一些“不公不平”之處,則先通過加分予以彌補﹔為了推行素質教育,則通過加分鼓勵德、智、體全面發展者……中考面臨的沉重負擔決定了加分的負擔同樣沉重,這麼多的部門、地方和行業的意志,通過加分來貫徹,操作簡便,當然會使相關部門趨之若?。而加分一旦走上“層次多樣、種類繁多”的“發展之路”,其功利性又十分明顯,自然亂象紛呈。

  三問:中考加分如何規范?

  “最重要的是確保公正!”陳維賢表示,當前中考加分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和教育實際,背離初衷。加分項目要回歸育人和評價的原點,就必須精簡、規范、論証聽証,陽光操作,確保公正性。“先精簡再逐步取消勢在必行。競賽類、特長類可以完全取消,先進類可改為同等條件優先錄取,父母身份貢獻等原因加分類,除極個別外也應取消。另外,少數民族在中考加分等疊加不可取。”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情況復雜,又處於社會轉型時期,要確保中考加分政策執行不走樣,必須從政策制定、措施設計,到程序步驟、操作規范都予以明確規定。”胡向東指出,在具體政策制度制定時,要廣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見和建議,盡可能照顧到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要制定詳細的操作程序規范,使加分操作的每一步都具備“可追溯性”,都明晰可查,過程透明。

  “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如何改革、保留多少、如何加分等,應當有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建議提高中考加分政策的決策權力,加分政策的方案應提交省人大審議和決定。”謝家明強調,應建立全方位的監督制度,審查加分考生的資格,對加分考生進行公示。不但要有黨的監察機關監督,還要有社會監督和媒體監督。

  “在現行的加分項目尚來不及進行評估和清理的情況下,如何保障考生有相對公平的環境?我建議可以賦予學校自主承認加分的權力,在錄取過程中學校可以隻‘裸分’錄取。當然,說到底,還是要改變應試教育的大環境,積極推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改變‘唯分數論’的社會風氣,如此加分亂象才能得到根治。”鄭鋒最后說。(本報記者 晉浩天 姚曉丹)

(責編:趙竹青、馬麗)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