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看我穿婚紗出來,他驚呆的樣子我現在還記得”
20年前,張淑萍是一名會計,王建國是個體戶,經人介紹相識后戀愛結婚,“那時候談戀愛不像現在有的要好幾年,覺得合適就結婚了,當然各方面條件也是要考慮的。先去領結婚証,拍了婚紗照,然后再辦喜酒。”
“當時拍婚紗照的照相館沒幾家,私營的就更少了。我們拍照的那家就是國營的,叫常州圖片社。地方很小,隻有一間屋子,婚紗也就那麼幾件,款式單一,不像現在有短裙長裙、抹胸裙擺什麼的,攝影師也隻有一個。就在室內拉個背景布,手裡捧個假花,沒外景什麼的。”盡管當年拍照的條件不如現在這麼好,但張淑萍回憶起那時的情景,還是很緊張激動,“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感到很幸福,畢竟一生就這一次。當時他看到我化完妝穿著婚紗出來,又驚又呆又高興的樣子我到現在都記得,我看他穿著西裝站在那裡,也覺得他是我見過最帥的男人。”
“我們拍了十幾張照片,加上化妝一共花了兩個多小時。放了一張大照片挂在家裡,還有4張小的,總共花了300多,算是便宜的了。當時趕時髦的人會去上海拍,一套得1000多。”
對當時的人來說,結婚就是拍個照,擺個酒宴,“我們辦了20桌喜酒,一桌500塊錢,不算便宜,找了幾家酒店,才定了一家價格菜色服務都比較合適的,畢竟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總要處處稱心才好。客人送的禮金是每人50塊錢,結婚也沒買房子,跟父母住在一起,這樣熱鬧一點,也方便照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