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4%時代要減少教育經費浪費--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后4%時代要減少教育經費浪費

2013年03月08日08: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人民熱切期盼,各級政府不懈努力,終於在2012年實現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達到4%的目標。原定在2000年夢想成真的計劃延遲到幾個月前才實現,真是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教育支出所佔比重遲遲未能達標,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稅收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增長太快,年年實收超計劃﹔二是中國所屬的儒家文化圈,國民非常重視教育,家庭為此投入巨大,政府於是當了甩手掌櫃。這說明在一段時間裡,政府將物質生產的權重擺在了人力資源的積累之上。

  秦漢之后的中國社會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會,稅率極低,常常是二十稅一,三十稅一,低於孔子主張的十稅一,政府除了負責國防和刑罰之外,其余事務多由社會自辦。教育以私學為主,公學隻為皇家輸送官員,不為社會造就人才,此種文化慣性下,政府即便克扣教育開支,也不會招來抗議,但是危害卻極為深遠。現在是典型的大政府小社會,國民收支僅佔GDP兩成,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任由家庭負擔教育開支的大頭,不合時宜。

  受限於家庭收入總量佔GDP比重太低,父母再省吃儉用,實際教育投入也不夠,而且家庭教育開支佔比太大,勢必擠佔其他消費。消費不是消耗,而是投資,健康消費、文化消費最終都會從人力資源上獲得回報。教育不是唯一的文化產品,廣義的文化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就是生產的目的,不懂生活就不懂受教育的目的。家庭生活過於苛儉,易導致學生變成書呆子,難以融入社會,更缺乏創造力。因此從世界范圍來看,落后國家容易在課堂教育方面追趕,很難在生活教育方面趕超,政府如不積極投入教育,將令追趕世界難上加難。政府將財政資金過多地投向看得見的硬件設施,以為是替子孫后代打基礎,其實會擠壓人力資本積累,扼殺發展潛力。

  4%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國際平均水平,現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已達到6.1%,所以說,4%還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還需要繼續提高比重。

  2008年以來,我國教育開支增量中很大一部分是投向校舍改造,以彌補欠賬,用於教育普及和改善的開支還需要大幅增加。而比投入不足更令人痛心的是教育開支浪費,過多投入於名牌大學。名牌高校本身具有很強的籌資能力,無需財政巨額投入。如美國的常春藤高校多半依靠校友捐助就能維持運轉,該機制能激勵學校和老師以培養學生成才為最高目標。

  對高校過量的財政投入,帶來的問題值得重視,在某種程度上還扭曲了學校的價值取向。而在基礎教育領域,教育主管部門權力太大,校長們職能被虛化,熱衷於搶奪優等生、創辦裝點門面和利用關系的示范學校和示范班,難以安心從事教育普及和改善教育質量方面的改革。為減少教育開支浪費,必須改革現行教育體制。

(責任編輯:許博、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