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花錢發論文 真假核心期刊--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誰在花錢發論文 真假核心期刊

2013年03月08日08: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據統計,《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上共刊載了259篇論文,涉及我國除港澳台外的31個省(區、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學甚至幼兒園教師。張紅光制圖

  當大學教授和幼兒園老師、文學論文和數學論文讓人錯愕地出現在同一本學術期刊上時,這本刊物很有可能隻有一種身份——假刊。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並至北京交通大學,但《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卻一直在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已查明,該學報不具備法定出版條件,因此依法予以注銷(詳見本報2月18日報道)。

  誰在為這份假刊投稿?詳細查閱該學報第30卷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會發現論文正文部分總計398頁上竟然刊載了259篇論文,平均每篇論文長一頁半,作者多達340名,來源地覆蓋了我國除港澳台外的31個省(區、市)。

  投稿者有來自事業單位的,也有來自企業的,但更多的來自教育機構,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院校、大學乃至像華東師范大學這樣的“985”高校一起“百花齊放”。對應的,作者從幼兒園教師到大學教授,一應俱全。

  其中,來自大中專院校作者的論文有230篇,以88.80%的比例佔絕對優勢。這些作者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1人,講師60人,助教25人,其中還有部分未注明身份。他們成了這本假刊“野蠻生長”的最穩定的“顧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沈凱在上面發了一篇《課程中有關“准晶”教學的幾點啟示》,他告訴記者,這是一篇教學類的交流文章,“只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而已,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根本就不算學術論文”。

  他說,寫好這篇論文后,先后投給了幾家核心期刊,但都被退了回來。他不甘心,上網檢索到了這家學報,再次投了過去,結果很快收到了論文錄用函。

  “我很高興,論文終於被錄用了。”沈凱坦言,在收到錄用函時,對方提出要收版面費,要求他把錢匯入指定賬號。“我確實匯過去800元”。

  沈凱表示,作為高校老師,為評職稱發論文是必須的,他評副教授時,學校要求在SCI收錄的期刊上至少發表5篇論文,但這篇不是為了評職稱。

  多位高校教師表示,學校每年一度的考核,論文是最重要的考核項目。中國傳媒大學一位教師說:“沒有論文,課教得再好考核也通不過。為了發論文,很多教師到處托人找關系。”

  也有不少研究生在這本假刊上發論文。在第2期上,僅鄭州大學的在讀碩士生就發了13篇。

  “發論文是為了獲得額外加分,增加獲得獎學金的可能性。”鄭州大學碩士生李丹說,發表論文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能否獲得獎學金以及獲得的檔次,“論文太關鍵了,幾乎起著決定性作用”。

  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獎學金評定細則顯示,一個學生最終的綜合測評成績由“學習成績”、“科技創新”、“導師評定”等7項指標共同決定,其中“學習成績”佔35%。

  該學院一名獲得過獎學金的學生說,“導師評定”等項目,同學們的情況都差不多,有差距也不會太大。“關鍵是‘科技創新’這項指標。對文科生來說,主要就是發論文。”

  “科技創新”滿分為15分,在專科學校學報上發一篇加兩分,無篇數限制,分數可疊加。對於獎學金評定來說,這是一條獲加分的“終南捷徑”。

  多所高校關於研究生獎學金評定的規定顯示,“科研成果”和“論文情況”往往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仍有一些學校規定,研究生要畢業,至少得發一篇論文。

  這導致論文代理開始在高校盛行。“我們學校的學生在這份學報上發表論文的太多了,我認識的同學中就有人是這份學報的代理。”鄭州大學一名研究生說。

  李丹說,她就是通過學姐介紹,花了600元的版面費在該學報上發表的。和李丹同在鄭州大學讀研的趙宇,也是通過學姐介紹,花了1000多元在該學報上發了兩篇論文。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上,還有10多位中小學教師發了論文。河南省衛輝市孫杏村鎮汲城完全小學體育教師楊宏波也發了一篇,他告訴記者:“說實話,我是教體育的,對學術並沒有什麼興趣,但是也沒什麼辦法。因為想評職稱,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有論文,這是硬指標。”

  他坦言,自己通過熟人找到了一位大學老師,這位老師承諾期刊肯定沒有問題,論文一定能發表。他當即就把論文和750元版面費交給了這位老師。

  山東省煙台市三中分校的中學教師楊麗華也說:“不發表論文想評職稱是天方夜譚。”她為了評職稱,花了不到1000元,在這份學報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她介紹,很多同事也在這份學報上發了論文,有的甚至還發了好幾篇。

  遼寧省大連市明珠幼兒園的教師韓曉慶也在上面發了一篇,她否認是為了評職稱。她說:“我教了七八年了,如果連一篇自己的論文都沒有,感覺特沒水平,挺丟人的。和孩子的家長說起來,也特沒面子,所以就找人幫我聯系發了一篇。”

  韓曉慶說,她這篇論文斷斷續續寫了兩個多月,是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總結。結果,托朋友的關系發表后,收到刊物,“感覺刊物特別垃圾,就直接扔到床底下,再也沒有看過”。

  來自企業的作者中,以電力部門居多。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公司承德供電公司就有人在上面發了一篇。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也要評職稱,沒辦法,不想發也得發。”

  (文中李丹和趙宇為化名)

(責任編輯:許博、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