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網>>教育![]() |
2007年06月21日08:15 |
【本期明星寶寶】
小孩怎麼會得老花眼?
6歲的鵬鵬最近突然說有時候寫字畫畫,很小的東西會看不清楚,而且趴得越近越模糊。媽媽很驚訝,這不是老花眼嗎?拿了鵬鵬爺爺250度的老花鏡給他戴上,鵬鵬竟然說清楚了好多……
當小兒高熱怎麼辦?
小兒時期年齡越小,體溫調節功能越差,故體溫極易波動而發熱。高熱指體溫在39℃以上,是小兒同一症狀的多種疾病臨床的表現。
一般認為發熱是人體調節內外環境溫度異常的一種反應,以抵抗疾病對人體的侵襲,對感染的機體是有益的。在診斷未明確以前盲目用退熱藥物,迅速降溫,有可能造成錯誤診斷並影響藥物療效的判斷和預后,故不宜使用降溫“治療”法。而做父母的懼怕高熱的后果,認為發熱就必須退熱。權衡降溫治療的利弊,遇到下列情況方可用降溫治療:①發熱在38.8℃以上﹔②因發熱而影響病兒休息﹔③發熱伴煩躁不安及有高熱驚厥史者﹔④持續高熱不退者。
遇到小兒高熱時,首先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解開患兒衣服,達到散熱目的。遇到高熱抽風時,不要大聲呼叫、拍打搖晃患兒,如患兒全身發熱,頭向后仰,不要用力彎曲患兒或把患兒摟在懷裡,應把患兒放在床上,不要枕枕頭,頭歪向一側,免得影響呼吸。
物理降溫宜緩不宜急,適用於高熱達39℃以上者,或診斷不明,神志不清,無從給藥時,或外界溫度過高致熱者。可試用各種物理降溫方法:①冷水浸濕毛巾或冰袋,敷前額、腹股溝、腋下等處20分鐘,不宜重復施行﹔②35%-50%酒精擦浴四肢、頸、胸背約2-4分鐘,擦畢裹在毛巾被或棉被中﹔③冷鹽水灌腸,水溫約在20℃,每次為200-500毫升。同時,在物理降溫之前,最好服用適當的鎮靜劑,如冬眠靈或10%水合氯醛等,可減少寒冷反應,防止抽搐的發生。
藥物降溫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口服退熱藥的首選退熱劑,仍為阿司匹林,劑量為每歲0.06克,每日3-4次,但對有哮喘病史、出血傾向和水痘的病人慎用。目前國外有人主張小兒退熱劑為扑熱息痛,劑量為10-15毫克?公斤?次,作用可維持6小時,但偶可引起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低血糖等副作用,應慎重,3歲以下小兒最好不用。對有發熱驚厥史、年齡小於2歲的患兒,必要時給予鎮靜劑,防止驚厥復發,可用魯米那3毫克?公斤?次,每日2-3次維持量,直至熱退后停藥。 適當的負面刺激是良藥 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它要求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通力 獎勵孩子,夸比給管用 中國媽媽:楊女士,女兒寧寧,4歲 美國媽媽:凱希女士,兒子布賴恩,6歲 前段時間,布賴恩的老師告訴我,說布賴恩在班裡不愛讀書,也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然后,我把布賴恩叫到跟前,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布賴恩說,他不好意思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或者大聲朗讀,他怕答錯或讀錯了被別人笑話。 事實証明,這樣的獎勵很有效,幾個星期后,布賴恩變得自信多了。 專家點評 採用多種獎勵方式,給孩子主導權,讓他們選擇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獎勵。 獎勵要注意三個關鍵 1.獎勵要有可見性。孩子隻看表面行為,如果父母心裡贊揚孩子,臉上非常嚴肅,在孩子看來就是種“懲罰”,因為他沒能力讀懂你的心。 2.獎勵要及時。孩子心理變化很快,時間一長就會忘了為什麼獎勵,這樣使獎勵與良好行為不能形成一種聯系,獎勵的作用也就失去了。不及時獎勵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因為他們會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沒有位置,而不把良好行為堅持下去。 3.獎勵的目的要明確。當父母獎勵孩子時一定要告訴他們原因。因為孩子得到某種獎勵時,如果對為什麼得獎不清楚,他就會隻關心能否得到獎勵,和得到獎勵的大小。比如,孩子畫一幅畫,顏色用得非常豐富、准確,父母就獎勵了他。如果這時候父母不把原因向孩子講清,他們就會認為是因為畫畫得了獎勵。於是,為了得到獎勵,他會再畫大量的畫,卻不會注意畫的質量。顯然,父母沒有達到獎勵的目的。
嬰兒頻繁洗澡 皮膚容易受損
英國《每日郵報》3日援引這份報告的內容說,目前,英國37%的男嬰和33%的女嬰擁有敏感性皮膚。這一比例是他們父輩的兩倍。兒童保健專家認為,這一比例上升可能與當今大部分嬰兒每天洗澡一次有關。專家建議,嬰兒在學會爬行前,身上並沒有臟到需要如此頻繁洗澡的地步,每星期洗澡次數不宜超過3次。 殺傷有益菌 影響免疫力 抗生素讓孩子哮喘 據6月份《胸科》雜志報道,
研究結果顯示,不足1歲的嬰幼兒因非呼吸道感染而應用抗生素
![]()
|
![]() |
![]() |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網站地圖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